“大桃之鄉”碩果盈枝

來源:農民日報

北京市平谷區擦亮桃品牌,打造桃文化——

“大桃之鄉”碩果盈枝

夏末秋初,走進“大桃之鄉”北京市平谷區,果園裡一個個鮮嫩飽滿的桃子掛滿枝頭,陣陣果香令人垂涎欲滴。

平谷大桃是北京市特色農產品的代表之一,連續多年成爲國慶禮桃,品牌價值超百億元,深受消費者喜愛,也是平谷區農業科技創新和富農增收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從枝頭到舌尖,從傳統到未來,平谷區正以“桃”爲媒,串聯起科技、文化與產業,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走出一條“甜”到心裡的致富路。

種好桃靠天時地利,更離不開科技加持

大桃產業看平谷。平谷區是優良的大桃種質資源庫,擁有白桃、蟠桃、油桃、黃桃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核心栽培品種40多種,軟溶質與硬溶質、有毛與無毛、扁桃與圓桃兼具,多品類佈局精彩紛呈。

好桃長在好地方。“平谷大桃的大部分耕種土地位於山前,土壤屬於微酸沙質,且富含微量元素,透水性好,抗澇性強,平谷地處暖溫氣候帶,日照充足、雨熱同期,每年6月至8月是大桃生產的關鍵時期,都能爲大桃生長髮育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平谷區委農工委委員、平谷區果品服務中心主任喻永強介紹,平谷區地下優良的水質,爲大桃的生產提供了優質安全的水資源。

果大、色豔、味濃、甜度高,平谷大桃的優異品質和特色風味不只是得益於天時地利,更重要的在於種植技術的不斷賦能。近幾年,憑藉着平谷農業中關村的崛起,這裡的大桃被不斷注入科技元素。

在峪口鎮西營村,一片佔地50畝的“未來果園”正顛覆人們對傳統果園的認知。這裡天上飛着無人機,地上跑着無人車,開溝、除草、打藥、採收全程機械化。在“機械果農”的管理下,果園可以比傳統果園節省一半以上的人工。

這個由平谷區打造的智慧農業示範園,利用“空中衛星遙感+天上無人機+地上傳感器”,搭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的果園智能感知系統、基於作物生長模型的智能分析平臺、大數據存儲與展示中心,實現土壤、水肥、氣象、蟲害、果樹長勢等實時監測管理和果品的全程溯源管理。

“如今,我們通過手機App就能輕鬆掌握澆水量和施肥情況,一切都有據可循。”北京鳳凰山益農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賈保順自豪地介紹,“未來果園”作爲平谷區首家大桃種植標準示範基地,其桃樹行間距寬闊,株間距適中,使得各類新型農機能夠自如地在桃樹間穿梭作業,已全面邁入機械化管理時代。

堅持品質第一,不斷擦亮品牌名片

平谷區劉家店鎮素有“中國蟠桃第一鎮”的美譽,1.44萬畝桃林中,8000畝蟠桃林尤爲壯觀,每年產出約3500萬公斤鮮桃。歷經二十多年的精心培育,百餘個大桃品種在這裡紮根結果,從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各類鮮果陸續成熟,果香四溢。

每年7月,穿過漫山遍野的桃林,在著名的丫髻山腳下,一場“人間蟠桃會”總會如期而至,將傳統的大桃農事活動昇華爲全民參與的節日盛典。今年,已經是第十屆丫髻山“蟠桃盛會”,依舊熱度不減。

作爲活動的“重頭戲”,“甜桃王”擂臺賽吸引了鎮域內數十名果農帶着精心培育的大桃參賽,評委從每戶果農的果品中隨機抽取10個檢測含糖量,通過取平均值進行排名,最終評選出各類果品獎次。寅洞村桃農李海蘋爲了在決賽中賽出好成績,她天不亮就進園子採摘,選了樹尖兒上的好桃。“這樣的果子着光面大,特別甜!”她告訴記者。

這場大桃比甜擂臺賽的背後,是劉家店鎮對大桃品質嚴控的承諾。自2012年起,該鎮用“一規四線五把金鑰匙”誠信體系,開啓了“誠信村、厚德果、幸福人”誠信創建活動。十四年如一日的堅守,讓“誠信桃”成爲了劉家店鎮的金字招牌。

近幾年,在每屆的丫髻山“蟠桃盛會”上,獲得誠信村榮譽的村黨支部書記總會發出誠信倡議,持續將“誠信桃”的理念深植人心。“村裡的果園不打除草劑、不用違規農藥,以生物、物理方式防治。去年底,村裡還給大桃申請下了綠色有機認證。”鬆棚村黨支部書記張永勝介紹。

近年來,爲了讓優質的桃子變成“富民果”,劉家店鎮將大桃產業與文旅、電商融合,爲鄉村產業振興探索了新路徑。

“家人們,咱們平谷大桃只剩最後50單了,3、2、1,上鍊接!”在蟠桃會活動現場,劉家店鎮的村播達人、合作院校師生紛紛開播,吸引消費者不斷下單。

線上直播銷售不僅滿足了市民購物需求,更成爲向外界展示平谷大桃產業魅力、吸引企業投資入駐的重要窗口。“電商銷售增收作用越來越顯著,2024年平谷大桃線上銷售1.1億斤,銷售佔比由2023年的26.7%提升到35.6%。”平谷區商務局副局長郭耀宇介紹。

十年耕耘,碩果盈枝。“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大桃產業作爲富民強鎮的頭號工程,持續做強品質根基,用心擦亮‘丫髻福桃’品牌名片,全力優化服務保障,深入講好大桃故事,讓鄉親們的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富!”劉家店鎮黨委書記於羣表示。

打造特色桃文化,產業邁上高質量

與劉家店鎮相鄰的大華山鎮,是享譽京城的“京郊大桃第一鎮”,擁有白桃、黃桃、油桃、蟠桃四大系列218個品種,大桃年均產量近1億斤,享有“大桃總收入第一”等北京鄉鎮級多項第一的榮譽。

8月,暑熱未消,大華山鎮桃園裡熟透的大桃壓彎枝頭。“預備——開始!”,在該鎮大桃文化博物館前廣場,一場別開生面的“炫個桃”吃桃比賽激戰正酣。參賽者個個化身“桃粉”,面對鮮甜多汁的大桃,吃得狼吞虎嚥、汁水四濺,引得觀衆陣陣喝彩,傳遞出平谷大桃的美味誘惑。

這邊是吃桃比拼,那邊是甜桃打擂。桃農紛紛拿出自家精心培育的中熟桃精品,角逐“甜桃王”桂冠。“早就知道平谷大桃甜,這次暑假專門帶孩子過來,不僅有吃桃比賽,還趕上‘甜桃王’擂臺賽,體驗真是太棒了!”從市區帶着孩子趕來現場的遊客李萌激動地說。

一個個精彩活動是大華山鎮“以桃爲‘銘’·大桃產業高質量發展活動”的生動註腳。這次活動的重磅內容是爲該鎮的“桃源銘”大桃博物館進行揭牌,作爲平谷“兩山”理念的實踐成果,博物館不僅是大桃產業的“編年史”,更折射出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成爲平谷文化的“傳承館”。

在大華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長勝看來:“諸多互動活動,不僅是對大華山鎮大桃產業發展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閱,更是開啓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起點。”

近年來,平谷區的大桃產業早已從枝頭延伸到創意裡。作爲地方特色農產品,平谷大桃除了鮮食,還逐步向精深加工轉化。研發桃膠、桃酒、桃花運勢皁等產品,延長產業鏈;開發桃花扇雪糕、桃花普洱茶、凍幹桃脆、黃桃果乾、功能飲品等細分領域產品,拓寬產業鏈,進一步提升平谷大桃附加值。

在大華山鎮大桃產業高質量發展活動上,華山好物展賣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成爲市區遊客新寵,商戶們精心布展,全方位展示大華山鎮一二三產融合豐碩成果。“以前只知道賣鮮桃,現在桃還能做文創?咱這桃真是渾身是寶!”大華山鎮前北宮村村民張秋芳舉着桃木工藝品感嘆道。

一顆大桃彰顯着平谷區高質量發展的成績。當前,該區正全力推進“高大尚”平谷建設,農業中關村創新成果加速轉化,首都物流高地功能日益凸顯,世界休閒谷魅力持續釋放,“平急兩用”發展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在這片蓬勃發展的土地上,豐收的大桃是富民強區、振興鄉村的動人景象,平谷大桃的精彩故事也將一直繼續。(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蘆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