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園潤桃李

詩詞飛花令、現場作文大賽,花落誰家,擂臺賽上見分曉;辯論賽上,比拼知識豐富、邏輯嚴謹,看誰辯才技高一籌……世界讀書日前夕,湖北省宜昌市2025年全民讀書月暨第二屆校園閱讀活動,在該市伍家崗區實驗中小學正式啓動。

近年來,宜昌市通過構建“閱讀新生態”讓閱讀“破圈”,詩歌之城風景“讀”好。

走進宜昌市一中,記者瞭解到,該校先後開設20門閱讀課程,還推出綜合讀物《悅讀吧》,由教師審覈指導,學生自主摘選政經、科技、文史、哲學、文學、自然、時評7個類型的文章編輯成冊。

爲幫助學生閱讀“出圈”,宜昌市教育局制定中小學幼兒園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3個學段進行閱讀課程體系建設。

“只有教師閱讀‘破圈’,才能帶來學生的閱讀‘出圈’。”在宜昌市教科院副院長徐鳴看來,應鼓勵各校將教師專業閱讀納入校本研修,探索讀書分享的常態化形式,讓閱讀真正成爲教師的自主自覺行爲。

把初中物理課當作閱讀課來上,宜昌市西陵區教科院物理教研員邱海涌雖然對效果有心理預期,但還是沒想到衝擊會這麼大:“學生們反饋沒聽過這樣的課,很新奇!”

“開拓思維,敢於大膽創新,特別是代入的探究值得學習借鑑。”現場聽了邱海涌的物理閱讀課後,宜昌市東山中學九年級物理教師黃榮說。

“當下中學生閱讀偏文多、偏理少,忽視表達,缺乏聯想。”邱海涌認爲,“開卷有益對理科同樣適用,我的嘗試算是‘破冰之舉’,是對我之前思考的實踐性探索。”

宜昌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以打造本土閱讀名師隊伍、閱讀課程研究隊伍爲目標,促進閱讀成果轉化,實現閱讀向教學供能。市教科院通過不定期組織“閱讀課例展評”“研究成果評選”“閱讀種子教師遴選”等評比活動,以賽事引領教師主動閱讀,提升教師閱讀教學專業水平。

宜昌市西陵區桃花嶺小學將培養“書香教師”作爲推進學校特色發展的重要策略,把學生必讀和選讀書目納入教師閱讀範圍,當好閱讀先行者;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學突出“整本書閱讀”,作爲尋求課堂教學變革、推動教師閱讀專業成長的突破口……

宜昌還通過開展親子閱讀“三個一”工程,即推薦一份家庭閱讀書單、落實一項親子共讀活動、表彰一批書香閱讀家庭,發揮家庭閱讀氛圍在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合力,共築學生閱讀新生態。

三閭大夫屈原爲推行治國“美政”,在“朝堂”上舌戰羣臣……這不是電視劇裡的橋段,而是宜昌市西陵區綠蘿路小學學生上閱讀課的情景。近日,該校40名學生分6個學習小組,或以情景劇方式,或藉助幻燈片,分享《屈風楚韻在原鄉》的閱讀收穫。

作爲屈原故里,如何弘揚屈原文化、傳承家國情懷,是宜昌市教育部門思考的育人課題。

“我們組織屈原研究專家、文化學者、一線教師,開發編寫《屈風楚韻在原鄉》,分上中下3冊,免費發放給全市25萬名中小學師生使用。”徐鳴介紹,這套地方教材讀本對屈原文化進行了全面挖掘、系統梳理。教材從知、情、意、行4個維度,構建了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體系。

“引導學生將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境界要求。讓他們在閱讀中豐盈心靈,在思考中昇華氣宇,用滿腹經綸繪就未來佳景。”宜昌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鄧玉華展露期冀。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24日 第01版

作者:本報記者 程墨 通訊員 黎磊 劉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