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綠色金融探索 | “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座談會發言摘編②
編者按
近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年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會上,相關部門、專家學者、社會組織、地方代表等進行了深入交流。現刊登參會代表發言摘編,以饗讀者。
加快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李忠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李忠副所長以《加快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爲題作交流發言。“十四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爲抓手,加快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積極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相關政策制度和標準規範,報請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生態產品總值覈算規範(試行)》,出臺《生態產品目錄清單(2024年)》,支持各地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並將北京市延慶區等12個地區列爲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鼓勵試點地區圍繞生態產品總值(GEP)覈算結果應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生態保護補償等方面開展實踐,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路徑。
李忠副所長介紹,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聚焦重難點問題,着力打通瓶頸制約,圍繞生態產品調查監測、價值評價、經營開發、保護補償、價值實現保障、價值實現推進等6大機制深入推進實踐探索,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取得豐碩成果。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制度層面仍面臨不少障礙約束,既需要理論創新,也需要實踐突破,更需要深化改革,加快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制度藩籬,促進生態優勢加快轉化爲經濟優勢。
最後,李忠副所長結合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三點體會。一是迴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本源,要深入分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演進脈絡和核心要義,更加註重統籌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導並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二是守正創新研究新時期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思路,要結合“十五五”時期新特點,從生態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產品和生態產業統計覈算、生態資源權益市場化交易、生態保護補償、政府績效考覈、要素支撐等方面研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思路。三是以構築生態經濟體系爲核心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要加快發展生態產業,增強生態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生態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構築中國特色生態經濟體系。
“兩山”理念與金融實踐
張雪春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參事室)副局長
張雪春副局長以《“兩山”理念與金融實踐》爲題作交流發言。我國走在全球綠色金融的最前沿。具體來說,我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逐步健全,綠色金融產品工具不斷豐富,可持續信息披露、氣候投融資試點、全國碳市場建設等有序推進,政策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支持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質效不斷提升。
張雪春副局長介紹,金融部門踐行“兩山”理念、推進“兩山”實踐的做法結合了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自下而上的地方創新,取得一系列成效。一是金融戰略和政策。人民銀行提出了綠色金融的“標準-披露-激勵-產品-合作”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涵蓋標準體系、信息披露、激勵機制、產品與市場和國際合作。執行層面,與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合作,公佈了多項支持的產業和項目目錄、信息披露指引,指導和幫助金融機構寫好綠色金融大文章。還根據國際實踐細化了綠色金融的內涵,包括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生物多樣性金融等。
二是金融資源。我國綠色信貸餘額約40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一;綠色債券累計發行4.3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綠色主題基金存續規模約1萬億元;綠色保險雖處於發展初期,保費也是幾千億的規模。爲撬動綠色金融資源,人民銀行設立了8000億元的碳減排支持工具、3000億元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財政部也設置了綠色貸款貼息、綠色債券補貼、綠色稅收優惠。
三是地方創新金融實踐。我國綠色金融實踐之所以走在國際前列,主要還靠各地和各家金融機構的創新實踐。2017年開始,在7省10地開展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涵蓋浙江湖州、衢州、廣東廣州、貴州貴安新區、江西贛江新區、新疆哈密、昌吉、克拉瑪依、甘肅蘭州新區和重慶。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多地實踐在聯合國相關會議上做成了展板,成爲典型案例,其中,湖州的轉型金融目錄是全球第一個地方性轉型金融目錄。目前,廣東、江西、貴州、四川、北京、甘肅、山東、吉林、上海、江蘇、重慶、河北等地都在推進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地方立法、協調機制和跨區域合作。興業、中行、工行等各家銀行、保險機構、證券公司紛紛將綠色轉型納入公司治理,通過專門的目錄編制、產品創新、流程改造等方式,參與多類綠色金融實踐。
供稿 |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
編輯 | 張韻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