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總籲廢除校事會議 人本批評:總該有監督機制吧

全教總昨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校事會議無法依照初衷處理不適任教師,反而造成濫訴、行政空轉,呼籲廢除校事會議。圖/全教總提供

全教總昨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僅3.3%的校事會議案件教師遭停、解聘,無法依照初衷處理不適任教師,反而造成濫訴、行政空轉,呼籲廢除校事會議。對此,人本教育基金會今日發佈新聞稿,批評全教總只呼籲廢除、卻不提出任何具體替代方案,等於讓迴歸過去教育現場難以問責的狀態,不只無助教師專業倫理,也讓學生求助無門。

人本教育基金會指出,根據教育部統計,以113學年度高中以下學校正式、長期代理教師人數來看,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僅佔不到千分之六。此外,北市府曾向媒體表示,每年約接獲8000件教育相關投訴,最終轉入校事會議程序受理的案件爲51件,也就是說,投訴後進入校事會議處理的比例僅約千分之七。人本教育基金會認爲,這顯示透過溝通協調、教育主管機關對投訴初篩或進一步晤談,絕大部分投訴案件都有先做篩減。

人本教育基金會指出,全教總所稱的「小案大辦」也不全然符合事實,多起涉及學生受傷或明顯違反兒少權法的案例,校事會議調查結果往往僅認定爲「輕微不當管教」或「申誡一次」。

舉例來說,高雄某國中代理老師用曲棍球杆打傷5位學生,遭社會局以違反兒少權法開罰,校事調查卻認定是「情節輕微之不當管教行爲,申誡一次」;臺北市士林某國中老師將學生壓到牆上並抓出傷痕,被以傷害罪起訴,也僅認定爲「輕微不當管教」,後續教師考覈會更決議不予處分。

對於全教總呼籲「廢除校事會議」,人本教育基金會認爲,並未提出任何替代監督機制,無助於教育專業的公信。倘若部分個案確實涉及濫用權力透明度或公正度不足,人本樂意共同討論制度的合理改善及防堵違法濫權情形。若有其他制度設計能更有效達成公正調查、同時保障師生雙方權益,也都可作爲討論方向。

人本教育基金會認爲,僅以「廢除」爲主張,移除外部監督機制而不提出具體替代方案,等於讓教育現場回到過去校內自查自評、難以問責的狀態,不僅無助於教師專業倫理及專業地位的建立,也使學生在遭受權利侵害時求助無門。制度要對教師、學生、家長而言,都能朝更高透明度、獨立性與公正性前進,只要追求這個價值,人本願與各方共同討論、共創更合理的制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