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張慶生:綠氫商業化艱難,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全產業鏈協力發展
3月4日,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石化集團獲悉,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張慶生將在2025年全國兩會帶去關於《推進氫能產業鏈高質量協調發展》的議案。
“當前,我國綠氫產業處於導入期、產業潛力巨大,但受經濟性等因素制約,大規模商業化進程遇到瓶頸。”張慶生建議,加強我國氫能全產業鏈發展頂層設計,在定價機制、減排機制、資源配置、電網政策等方面支持綠氫全產業鏈協力發展。
張慶生指出,氫能產業尚處於初期階段,自我成長能力嚴重不足,主要表現爲氫能產業的政策引導不夠協調、制氫產業的資源支持不足、氫氣應用競爭力不足、生產區域和需求區域存在空間錯位等問題。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目前綠氫難以大規模商業化的一大原因是成本高昂。與國內工業領域應用較多的灰氫約10元/千克價格相比,綠氫價格大概是其三倍。
其中,用電佔據近半綠氫成本。陽光氫能董事長彭超才曾介紹,電價在0.62元/度時,綠氫生產成本約39.06元/千克;當電價降到0.13元/度時,綠氫成本才能與灰氫打平,即可再生能源度電成本越低,綠氫價格越低。
並且由於地理供需錯位,儲運環節也給綠氫帶來了約30%成本。中國氫能聯盟介紹,截至2024年上半年,國內逾8萬噸(近八成)綠氫項目產能分佈在內蒙古、寧夏和新疆三省份;而交通領域的加氫站卻集中在廣東、山東、河北、河南四省,合計佔全國已建成加氫站總量近四成。
針對上述問題,張慶生建議,強化制綠氫項目政策補貼。針對綠電綠氫一體化項目出臺電力優惠政策;參考風電、光伏補貼政策,增加綠氫供給端的補貼支持,對採用先進技術的低能耗綠氫項目,按實際綠氫銷售量對綠氫價格給予補貼。
他還建議加快管道輸氫技術攻關和建設部署。完善我國綠氫管網規劃,出臺支持政策,發揮中國石化等大型央企的行業優勢,推進長距離管道建設,打通大規模長距離輸送障礙,實現低成本用氫規模化、產業化。
另值得關注的是,綠氫高成本限制下游需求,通過市場規模化應用驅動上游制氫降本更難實現,導致行業深陷“雞生蛋、蛋生雞”困境。業內人士認爲,推動綠氫降本的關鍵還在於下游需求起量。
對此,張慶生建議,發揮航空等高精產業成本容忍度高等優勢,將綠氫產業和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融合發展;在抓牢交通等大衆化場景同時,加快拓展冶金、石化等工業使用場景,豐富氫能消費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