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市監局發佈消費風險提示:警惕私域直播 淪爲“坑老”陷阱

近期,有消費者反映稱,南昌市部分實體店(如社區店、品牌店等),通過線下福利活動,引導用戶特別是老年用戶加入個人或企業微信羣,再以私域直播宣講產品,採取“線上下單、線下提貨”方式,形成“拉新—直播—社羣—復購”的營銷新模式。

雖然此種模式給消費者購物帶來新體驗,但也存在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風險。爲維護廣大消費者特別是老年羣體的合法權益,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相關消費風險提示。

消費提醒

1. 警惕話術誘導:

私域直播間常通過封閉場景、情感誘導(如“親情牌”“專家人設”)、限時優惠等手段人爲製造焦慮,甚至謊稱相關產品可“根治慢性病”“替代藥物”“延年益壽”等。此類宣傳涉嫌虛假宣傳或廣告違法行爲,消費者切勿輕信。

2. 警惕紅包陷阱:

線下門店常以送雞蛋、小額紅包等活動吸引客戶,尤其是周邊社區中不擅長網購的老年人。私域直播間主播常通過宣傳養生知識,甚至“僞養生知識”,樹立自身人設,爲產品打上健康、實惠的標籤,誤導消費者在線上領取優惠券去線下門店消費。

3. 警惕傳銷陷阱:

私域直播通過熟人裂變傳播,利用社交屬性強化欺詐效果。要求用戶發展下線、邀請好友助力返利,通過“購物返傭”“合夥投資”等模式形成“金字塔式”騙局。

4. 認定正規平臺:

消費者在購買前要查驗直播間資質,查看其是否公示營業執照、醫療器械或食品經營許可證。保健食品認準“藍帽子”標誌,藥品須有“國藥準字”。若主播引導通過個人賬戶付款、社交平臺轉賬或脫離正規平臺交易,涉嫌逃避監管,資金安全無保障,應果斷拒絕。

5. 注意保留證據:

交易時保存直播錄屏、商品鏈接、支付憑證、聊天記錄等信息,要求對方開具正規發票或收據,註明產品具體名稱及型號。如發現虛假宣傳、違法廣告、銷售假冒僞劣產品等行爲,或遭遇消費欺詐,可撥打12315投訴舉報,或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對於金額較大、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應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交相關證據。(洪觀新聞·南昌晚報記者 周野)

來源:南昌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