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提醒:警惕私域直播營銷風險

線下免費領雞蛋加羣,線上“養生講座”虛假宣傳推銷保健品……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佈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警惕私域直播營銷風險,科學養老,理性消費。

據瞭解,近期,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發現,有門店(如社區店、品牌店等)通過線下福利活動引導消費者,特別是老年消費者,進入合作或自營的個人微信、企業微信、微信羣等私域“線上下單、線下提貨”,形成“拉新——直播——社羣——復購”營銷新模式。其中,部分私域直播間以“養生講座”“健康諮詢”等名義,通過誇大功效、虛構案例、虛假評價等手段推銷多種宣稱具有養生功效的不同類型產品,存在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風險。

爲保護上海市廣大消費者特別是老年羣體的合法權益,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謹防“話術誘導”。私域直播間常通過封閉場景、情感誘導(如“親情牌”“專家人設”)、限時優惠等手段人爲製造焦慮,甚至謊稱相關產品可“根治慢性病”“替代藥物”“延年益壽”等。此類宣傳涉嫌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中所禁止的虛假宣傳或虛假廣告違法行爲,消費者切勿輕信。

同時,應警惕“紅包陷阱”。線下門店常以送雞蛋、小額紅包等活動吸引消費者,尤其是對周邊社區中不擅長網購的老年人頗具吸引力,而這部分老年人也是精準的大健康受衆羣體。私域直播間主播常通過宣傳養生知識,甚至是“僞養生知識”,樹立自身人設,爲產品打上健康、實惠的標籤,讓消費者產生在線上領完優惠再去店裡消費的佔便宜錯覺。

消費者在購買前要查驗直播間資質,查看其是否公示營業執照、醫療器械或食品經營許可證;保健食品認準“藍帽子”標誌,藥品須有“國藥準字”。此外,應注意保健品不得宣稱疾病治療功能,藥品須嚴格遵循說明書適應症。若主播引導通過個人賬戶付款、社交平臺轉賬或脫離正規平臺交易,涉嫌逃避監管,資金安全無保障,應果斷拒絕。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指出,保健食品僅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能替代藥物治療疾病,身體不適時應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勿因輕信直播宣傳延誤治療。對直播間以“免費領禮品”“專家一對一服務”等噱頭誘導添加私信、加入會員羣的行爲保持警惕,勿因小利泄露個人信息或衝動消費。交易時保存直播錄屏、商品鏈接、支付憑證、聊天記錄等信息,要求開具正規發票或收據,註明產品具體名稱及型號。

消費者如發現虛假宣傳、違法廣告、銷售假冒僞劣產品行爲或遭遇消費欺詐,可撥打12315投訴舉報熱線或登錄全國12315平臺(www.12315.cn)反映,也可通過“國家反詐中心APP”舉報涉嫌詐騙行爲;涉及重大健康損害或羣體糾紛可直接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採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