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客服”來電?馬上消費金融提示您警惕詐騙陷阱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詐騙手段也不斷翻新。近期,“假冒客服”類詐騙捲土重來,給很多羣衆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馬上消費金融特別梳理了一下這類詐騙案件,幫助大家防範詐騙,守護個人資產安全。
2024年 7 月,事主王女士接到一通陌生電話。電話那頭的 “客服” 稱王女士開通的百萬保障保險需要關閉,否則每月將扣款 2000 餘元。同時,還準確說出了王女士的個人信息,對此王女士並未懷疑,便按照對方要求添加了其抖音好友。
在對方的語音指導下,王女士下載了 “某易通”APP,與對方共享屏幕。隨後,對方謊稱要幫王女士保護銀行卡,讓她登錄手機銀行APP,藉助屏幕共享功能,窺探了王女士賬戶存款情況。接下來,對方又誘導王女士開通財付通快捷支付和數字人民幣錢包等,並以保護財產爲由,讓王女士將賬戶存款進行轉移。過程中,王女士陸續收到多條 “向數字人民幣錢包充值” 的短信提醒,等到她意識到自己被騙時,已經充值了14000 元。
無獨有偶,事主趙女士也接到一通自稱某音工作人員的來電,對方稱她開通的某音直播會員已過免費試用期,每月將自動扣費 9700 元,趙女士連忙讓對方幫忙取消服務。在對方的指引下,趙女士打開某音火山版 APP,聯繫上了“指定客服 ”。這位 “客服” 給趙女士發來一個 “中國銀聯” 的網站鏈接,要求趙女士輸入銀行賬號和密碼進行綁定,並以保護財產爲由索要驗證碼。趙女士信以爲真,結果當晚就發現自己銀行賬戶中的 69 萬餘元錢款被轉出,趙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受騙。
詐騙套路解析
馬上消費金融特別剖析了這類詐騙套路的方法。主要從“冒充客服”“誘導操作”“實施詐騙”三個步驟,完成對受害者的侵害。
首先,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事主的個人信息,這使得他們在撥打電話時能夠準確說出事主的姓名、身份證號等,從而降低事主的警惕性。他們會冒充抖音、微信、保險公司或銀行客服人員的身份,謊稱事主開通的抖音直播會員、百萬保障、百萬保險等項目免費期已結束,如不取消會導致每月自動扣除幾百至幾千元的費用。這一說辭精準地擊中了事主的恐慌心理,讓事主在慌亂中更容易落入陷阱。
第二步,在成功引發事主的恐慌後,詐騙分子會誘導事主進行一系列操作。他們通常會指導事主下載特定 APP 或點擊其發送的網站鏈接,聯繫所謂的“專業客服”在線取消服務。在操作過程中,詐騙分子會以“保護錢款”爲由,要求事主在 APP 中綁定銀行卡,並索要驗證碼。他們還會誘導事主向“數字人民幣錢包充值”進行轉賬,或讓事主將錢款轉至“安全賬戶”。這些操作看似是爲了保護事主的財產,實則是詐騙分子精心佈局的陷阱。
也是最後一步,實施詐騙。當事主按照詐騙分子的指示完成上述操作後,詐騙分子就會利用獲取的銀行卡信息和驗證碼,將事主賬戶中的資金轉出,完成詐騙。
在整個過程中,詐騙分子利用了事主對金融知識的不瞭解和對客服身份的信任,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步驟,逐步引導事主陷入騙局。
警惕“百萬保障”類型詐騙
在事主王女士遭遇的詐騙案件中,詐騙分子以王女士開通的“百萬保障”保險需要關閉爲由實施詐騙。這裡,馬上消費金融溫馨提示:“百萬保障”是微信支付、支付寶、抖音等主流支付平臺爲保護用戶資金安全而免費提供的一項賬戶安全保障服務。用戶註冊並使用這些平臺的支付功能時,平臺會自動開啓此項保障,無需用戶主動申請。這項服務完全免費,不會要求用戶支付任何費用或“繳費續保”。其核心目的是爲用戶的支付賬戶提供盜用賠付,若賬戶因被盜用導致資金損失,平臺將按損失金額進行賠付,且不限賠付次數,每年累計賠付金額最高可達 100 萬元。此外,“百萬保障”作爲平臺的安全設置,用戶無法自行關閉,它長期有效,不會“到期”或“過期”。所以凡是接到自稱是 “客服” 的來電,涉及 “百萬保障”“百萬保險”等服務到期將進行扣費的,都是詐騙;凡是要求打開 “屏幕共享” 指導,或是要求提供短信驗證碼的,也都是詐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輕信陌生人說辭,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更不要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在面對涉及金錢的事項時,一定要多方覈實,與官方渠道取得聯繫進行確認,切莫因一時的慌亂而掉入詐騙分子精心編織的陷阱。只有我們每個人都提高反詐意識,才能讓詐騙分子無計可施,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營造一個更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