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私域直播淪爲“坑老”陷阱

當前,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保護老年人的消費權益越發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期,以線上私域直播爲渠道的新型“坑老”騙局讓不少辨識能力相對較弱的老年人吃了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中消協近日聯合發佈關於防範私域直播間老年人藥品保健品消費風險提示,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不法分子通過舉辦“免費送雞蛋”“社區義診”“老年福利會”等線下活動誘導老年人添加微信、加入微信羣,然後在微信羣裡發送私域直播間鏈接,通過“僞科學養生課”“專家一對一諮詢”等形式,將普通的藥品、保健品吹噓成能“治療高血壓”“抗癌防癌”的神藥神品,利用老年人對健康的重視和渴望,騙取其購買價格虛高的保健產品。

私域直播間利用封閉場景,大打情感牌,以“親情關懷”“健康諮詢”“專家講座”之名,行情感營銷之實。當部分老年人清醒過來,試圖維權舉報時,卻常常陷入“查無實證”的困境。直播內容“當日播完當日銷燬”,幾乎不留痕跡,難以回溯;直播結束後迅速解散羣組、註銷賬號,甚至利用技術後臺“一鍵換號”,遁形於網絡……私域直播具備的隱蔽性與可銷燬性,極大擡高了執法門檻與維權成本,無形中縱容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讓受害老年人維權無門。

“消費風險提示”是一份及時而必要的“防騙指南”。然而,要徹底斬斷伸向“養老錢”的黑手,守護好“夕陽紅”的安寧,僅靠提醒遠遠不夠,還需要全社會凝聚共識,構建一張疏而不漏的立體防護網。

監管部門要加大對私域直播間的監管力度,創新監管方式,建立線上直播與關聯門店的全鏈條監管,同時加強對小衆小程序、第三方工具的監測。核心在於壓實平臺責任,私域直播服務的技術平臺必須承擔起主體責任,留存完整的直播內容、互動記錄及交易數據等,爲後續追溯提供“鐵證”。對縱容或協助違法者隱匿蹤跡的平臺,必須嚴厲追責,絕不姑息。

執法部門要善於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強化執法力度,對虛假宣傳、消費欺詐等違法行爲依法嚴懲,對那些企圖利用技術優勢打“擦邊球”、逃避監管的“影子商家”,做到露頭就打。

築牢社會防線,填補知識與情感空缺同等重要。社區等基層組織應發揮貼近優勢,常態化、精準化開展針對老年人的防詐宣傳活動,及時揭露最新騙術與套路,讓“坑老”新招無所遁形。同時,要積極聯合相關機構,組織科學、權威的健康養生知識講座,去僞存真,擠壓僞科學和養生騙局的生存空間,切實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甄別能力、科學素養和自我保護意識。然而最根本、最溫暖的防線源自家庭的親情守護,子女晚輩的耐心傾聽、日常陪伴、有效溝通以及科學健康知識的分享,這是抵禦外界“溫情陷阱”最堅固的堡壘。(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