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促進法5月20日起施行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4月30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作爲我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將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次明確民營經濟法律地位

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次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與憲法關於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貫通起來,將支持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制度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重大的法治意義。

據瞭解,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是由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家中央有關單位組成的立法起草工作專班,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形成的。2024年12月、2025年2月和4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十四次和十五次會議對草案進行了三次審議,並通過了這部法律。

優化民營經濟投資融資環境

民營經濟促進法共9章78條,明確規定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

其中在優化投融資環境方面,民營經濟促進法提出要完善制度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民營經濟投資融資環境。明確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對引導民營經濟投資重點領域、完善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提供更高水平投資服務、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利度、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等作出規定。

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

民營經濟促進法對民營經濟組織在科技創新方面也提出了明確的支持。同時,也加強了對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原始創新的保護。

在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介紹稱,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積極發揮作用。明確支持有能力的民營經濟組織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經濟組織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對提供技術創新服務、發揮數據賦能作用、加強技術應用與合作、鼓勵人才培養使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等作出規定。

此外,爲強化服務保障,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建立暢通有效的政企溝通機制,制定與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規範性文件等應當注重聽取意見;與有關法律相銜接,明確規定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堅決遏制“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行爲。此外,還對高效便利辦理涉企事項、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健全信用修復制度、健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加強海外綜合服務和權益保護等作出規定。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