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京東、淘寶“補貼大戰”!這一市場讓三巨頭“殺瘋了”

近期,美團、京東、淘寶三大零售巨頭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補貼大戰”,展示出即時零售市場的巨大潛力。打開手機App,“5元喝奶茶”“10元吃炸雞”彈窗撲面而來,消費者指尖輕點,各種免費的炸串兌換券、大額滿減紅包紛至沓來——這波由三大平臺掀起的補貼狂潮,立即成爲全民熱議的焦點。此次外賣大戰先要從今年4月份說起。當時,京東率先發力,以高額補貼吸引消費者與商家,迅速搶佔市場份額,打破了原本由美團與餓了麼主導的雙寡頭格局。自此,“外賣補貼”戰打響,在6月初偃旗息鼓一陣子後,於7月初“捲土重來”。7月12日,《金融時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實測,在領到19元無門檻紅包後,下單了一杯茶百道的超級水果茶,最終只支付了4元。從大額優惠券到“0元購”活動,吸引了衆多消費者,商家訂單量激增。據記者瞭解,7月12日23時36分,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量再創新高,達1.5億元。7月7日,淘寶閃購、餓了麼聯合宣佈,淘寶閃購日訂單數超8000萬,其中,非餐飲訂單超1300萬,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超兩億。消費者似乎成爲“最大贏家”,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實惠。“一天三頓外賣不超過10元”成爲現實,社交媒體上滿是消費者分享的“薅羊毛”戰果。表面看是消費者的低價狂歡,實則是“三巨頭”搶灘即時零售市場。當“宅家經濟”成爲日常,即時零售解決了生鮮採購的時間成本;當“碎片化消費”取代集中式採購,“隨時買、即時得”的模式精準匹配消費節奏。如今,憑藉便捷、靈活的特性,即時零售作爲連接線上消費與線下履約的關鍵樞紐,展現出獨特的市場韌性,其發展邏輯與消費新常態呈現出高度適配性,成爲擴內需、促消費的重要支撐。從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佈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可以看到,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規模已達6500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兩萬億元大關。如今,送餐、送花、送日用品,“點外送”在國內已經成了一種頗具特色的社會現象。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即時零售依然處於初級階段,在普遍實現了“門店線上化”之後,幾乎沒有誕生能夠進一步在商業上站穩的模式創新。前不久,中汽協發出倡議反對無序“價格戰”,工業和信息化部也表示,加大力度整治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原因就在於“價格戰”不利於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最終損害消費者權益。與汽車行業一樣,價格競爭並非長久之計。在這場激烈的外賣大戰中,創新與服務將成爲各方突破競爭困局、實現持續共贏的關鍵。“即時零售本質上也是一種電商,擁有‘多快好省’四大屬性。在傳統電商領域,‘多快好省’的全面覆蓋是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每個平臺都只能在部分維度上建立優勢。現在,即時零售只解決了‘快’,如果突破‘多好省’,那就會把一部分遠場電商轉化過來。”即時零售行業專家、“即時劉說”主理人劉彬對《金融時報》記者分析稱,在即時零售的戰場上,配送速度固然重要,但商品的豐富度、質量和價格等因素同樣是決定勝負的關鍵砝碼。“未來,遠場電商與即時零售結合將是電商行業商業模式升級的新方向。”淘寶閃購相關負責人表示,據瞭解,當下,即時零售不再停留在應急場景,以優衣庫、迪卡儂等爲代表,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瞄向即時零售賽道,將其作爲新階段品牌經營的重點發力點之一。比如,天貓“618”期間,迪卡儂門店自提日均訂單環比增長2.2倍,在淘寶閃購的整體日均訂單環比增長兩倍;全棉時代在淘寶閃購成交月環比增長200%,創歷史新高,全棉時代官方旗艦店新增幾十個商品SKU,門店配送範圍擴展到零至8公里,進一步拓寬了消費場景。在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平臺深植創新基因,走出“價格戰”桎梏,將用戶真正所需與企業高效供給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掙脫增長瓶頸,開拓出更廣闊的發展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