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觀察:煤價企穩反彈;財政政策發力支撐需求

3月以來,煤炭市場呈現企穩反彈態勢。港口煤價在3月7日結束持平,動力煤各熱值品種價格小幅回升,秦港平倉價單日漲幅達7元/噸。進口煤價格優勢收窄促使部分需求轉向內貿市場,疊加財政政策發力預期,行業基本面與政策面形成共振,短期煤價磨底後或迎來進一步修復契機。

一、煤價企穩反彈的多重支撐

供需邊際改善推動市場情緒修復

近期,終端需求回升疊加產地供應階段性收緊,支撐煤價止跌反彈。國內部分電廠補庫需求釋放,而主產區安全檢查力度加強導致煤炭產量增速放緩,產地煤價小幅上漲。與此同時,進口煤價格優勢持續收窄:印尼3800大卡煤到岸價較內貿煤倒掛16元/噸,澳洲5500大卡煤價格優勢收窄至10元/噸,促使部分貿易商轉向北方港口採購,進一步提振內貿煤市場情緒。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1-2月煤炭進口量同比僅增長2.1%,增速較前期明顯放緩。

五大機制夯實價格底部

當前煤價接近長協價上限,多項政策機制形成底部支撐。其一,港口現貨價格跌至年度長協價770元/噸臨界值後,電廠採購現貨意願增強,煤企亦可能啓動限產保價措施;其二,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下,政策明確“保煤價即是保電價”,觸發點位於770元/噸;其三,疆煤外運受運輸成本剛性約束,若煤價下跌將抑制內地供給;其四,煤化工成本優勢顯著,80美元/桶原油對應770元/噸煤價的經濟性支撐明確。回溯2023年6月,煤價跌至759元/噸後迅速反彈,當前類似支撐邏輯再現。

二、財政政策發力與行業配置邏輯

積極財政政策提振下游需求

2025年財政政策力度顯著加碼,赤字率擬提升至4%,計劃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專項債4.4萬億元,重點投向基建、商品房收儲及企業賬款清理。這些措施將直接拉動鋼鐵、建材等煤炭下游行業需求,緩解市場對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此外,政策明確提出“消化地方政府拖欠賬款”,有助於改善煤炭企業現金流,強化行業基本面韌性。

行業配置邏輯趨於明晰

從投資視角看,煤炭板塊兼具穩健紅利與週期彈性雙重屬性。一方面,國內利率下行環境中,高股息煤炭股成爲險資等長期資金配置優選;另一方面,動力煤與煉焦煤價格處於低位,隨政策落地及施工旺季來臨,煤價有望進入上行通道。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以來多家煤企推行中期分紅,國資背景企業分紅比例及頻次提升趨勢明確,進一步強化板塊防禦屬性。此外,產業資本增持與回購動作頻現,也釋放出估值底部的積極信號。

(注:本文僅基於公開信息客觀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