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丨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 應從哪些角度去發力?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規範地方招商引資行爲;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企業家要勇立潮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等表述,首次出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
上述4項表述,各有指向,各有深意,必將在各自領域和行業帶來深刻影響和變革。其中,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如何理解“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這一要求?筆者認爲,可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思考、推進和發力。
首先,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必須提升資本市場包容性。
資本市場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不在於資本,而在於優質上市公司的數量,優質公司越多,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就越強。上市公司是否優質的評判標準並不唯一:成熟型的優質公司有穩定的利潤和現金流,成長型優秀企業賬面可能虧損但收入增長快,還有些優質企業研發投入高、賬面虧損大,營業收入規模和增速都不顯著,但其掌握了突破性的關鍵技術,代表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提升包容性,就是要爲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供便利,爲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最終靠市場估值篩選出優質企業。
筆者認爲,無論發展階段如何,優質上市公司都是稀缺資源,全球主要交易所爲此展開了激烈競爭,資本市場要在更前置的階段吸納這些優質企業上市,這也需要提高市場包容性。海納百川,方能成就資本市場“汪洋大海”。
其次,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關鍵在於提升投資者回報。
分紅和股價上漲都能爲投資者提供實實在在的回報。從分紅來看,A股市場已經有較強競爭力,2024年全年現金分紅2.39萬億元,對應2024年年底A股總市值的股息率爲2.4%,遠超銀行存款利率水平,如果具體到一些高分紅股票,其股息率會更加可觀。在股價方面,不少銀行股、突破“卡脖子”技術的芯片股不斷創下新高,投資者有很強獲得感。資本市場以強調投資回報爲目標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未來改革步伐並不會就此停止。
筆者認爲,強化上市公司回報硬約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內卷式”競爭問題——企業只有維持一定的利率潤,保證充沛的現金流,纔有回報股東的條件,低於成本價銷售是行不通的。
再次,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需要多方力量共同配合。
資本市場是一個複雜體系,政策、大型企業業績、投資機構動向、信息傳播、市場情緒等,都可能對市場產生影響。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求“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規範地方招商引資行爲”,近期出臺或公示的一系列政策明顯改善了預期,提升了市場信心,多晶硅、燃煤、玻璃等商品期貨價格大幅上行,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也明顯回升。
行業和機構層面,新能源電力“136號文”逐步落實,汽車企業“60天賬期”成爲標配,公募基金行業全面降費、浮動費率產品發行方興未艾,保險公司長週期考覈落地,這些都爲資本市場持續回穩向好創造了條件。
在市場秩序方面,公安、網信、證監等部門密切配合,及時處置各種“小作文”“股市黑嘴”,資本市場得以更加清朗。目前,市場的參與者已經形成合力,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有望持續得到提升。
總之,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是一個多向發力,多邊協同,多方獲益的“良性循環”,這也是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