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會議:下半年宏觀政策“適時加力”,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和包容性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平穩運行,實現了5.3%的增速。下半年宏觀政策如何發力,備受市場關注。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政治局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作出判斷,認爲今年我國經濟展現強大活力和韌性,同時面臨不少風險挑戰。會議提出下半年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應。

會議對下半年有效釋放內需潛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持續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等方面的重點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下半年視實際情況需要,宏觀政策有可能在穩增長方向出臺新的重大增量措施,包括降息、上調財政赤字率、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提高新增專項債額度,以及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等。這些政策措施能夠有力提振內需,充分對衝外需放緩帶來的影響,確保全年實現“5.0%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

“適時加力”的時機和力度

在面對外部衝擊影響加大、內部困難挑戰較多的情況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均提高0.3個百分點,爲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政治局會議明確,要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應。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充裕,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用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

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考慮到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已爲實現全年目標奠定良好基礎,既定各項政策部署正在有序推進,下半年GDP增速只要4.7%就可以實現全年目標,故目前出臺大規模刺激性政策的必要性不大。

李迅雷認爲,短期內政策仍將保持定力,下半年或有兩條主線:一是精準施策,在不增列赤字、不增發國債的前提下,發力空間在於調整年初預算安排的結構、優化額度在各省之間的分配、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券和化債的額度,具體方向可能包括增加穩就業和穩外貿支出、化解中小企業賬款拖欠、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樑”等。二是靈活應對,根據前期政策效果相機抉擇是否進一步加大力度,並密切跟蹤國際政治、經濟、金融形勢對國內的影響傳導,常態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預研儲備。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分析,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同比爲5.2%,較一季度僅下降0.2個百分點,這明顯不同於去年上半年。去年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5.3%,其後的二季度、三季度快速回落至4.7%和4.6%,季度內部呈現出逐月下行的態勢,要求政策有大力度的調整。形勢決定政策,因此此次會議強調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落實落細”既定的財政貨幣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應。

他認爲,“適時加力”的時機和力度主要取決於下半年關稅戰對出口的影響程度、房地產止跌情況等,可以嘗試的政策工具依然較多。比如,可以根據形勢的需要動態調整預算,擴大財政支出,對衝關稅戰可能引發的外需下滑風險,穩定經濟增長,避免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在短期受到較大沖擊。

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和包容性

政治局會議對於“持續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主要提了三點。

首先,此次會議沒有直接提及房地產領域,而是強調“落實好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所謂高質量,一方面是避免大拆大建,這會導致房地產後續供應過剩和更大的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大拆大建必然導致新一輪地方債務風險。因此,高質量城市更新,就是防範化解風險的路徑。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認爲,接下來將側重包括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在內的城市更新,更側重民生服務,更強調城市基建安全工程建設,包括加快老舊管線改造升級、統籌城市防洪體系和內澇治理,後續應會加大相應項目建設。

其次,此次會議提出,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嚴禁新增隱性債務,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地方融資平臺出清。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告訴第一財經,之所以強調化債要“積極穩妥”,是因爲化解債務風險需要平衡好防風險和促發展的關係,最終通過發展來化解風險。目前一些地方仍在違規舉債,因此會議再次重申嚴禁新增隱性債務。隨着化債持續推進,越來越多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宣佈退出平臺公司名單,但融資平臺公司轉型爲普通國企確實面臨較大壓力,2028年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一些平臺公司該撤銷的會被撤銷,而其他融資平臺公司則轉型爲普通國有企業,實現融資平臺公司出清。

此外,對於資本市場,會議要求,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

羅志恆表示,資本市場發展對於維護經濟發展信心、充實居民財富以及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關鍵作用。資本市場改革將圍繞“吸引力”“包容性”“鞏固”等關鍵定調進一步縱深推進。具體包括四個方面:推動金融開放,“吸引”國際資本;深化投資端改革,“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發揮資本市場財富效應;以《關於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爲抓手,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包容性”;繼續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

挖潛服務消費有效釋放內需

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風險挑戰,擴大內需成爲關鍵之舉。

會議強調,要有效釋放內需潛力。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擴大有效投資。

近日國家發改委已會同財政部,向地方下達了今年第三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按計劃將於10月下達今年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繼續支持地方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

除了“兩新”,更多的提振消費增量政策有望加快落地。財政部經建司副司長吳蓋日前在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照《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部署,加快出臺提振消費增量政策舉措,引導地方提升消費環境,優化消費供給。一方面,支持部分人口基數大、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好的重點城市推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打造更多消費新熱點。另一方面,支持我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部分重點消費城市,開展國際化消費城市建設,提升消費便利度和體驗感。

服務消費是當前挖掘消費潛力的重要抓手。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消費結構中服務消費的佔比在提升。假日消費拉動作用下,相關的文體休閒、交通出行服務消費都保持兩位數增長。

在二季度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的基礎上,擴大服務消費或將推出新舉措。財政部部長藍佛安7月30日在《學習時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不斷完善支持養老、育幼、文化、旅遊等服務消費的政策體系;強化財政與金融政策協同聯動,出臺實施重點領域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更好滿足消費需求。

再提“幫助外貿企業”

會議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幫助受衝擊較大的外貿企業,強化融資支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優化出口退稅政策,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

這是3個月前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特別提出“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以來,再次部署“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也明確要“幫助受衝擊較大的外貿企業”。

王青分析,在各類“搶出口”“轉出口”效應消退後,下半年我國出口可能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宏觀政策將對遇到困難的出口企業給予定向支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朱民此前提出,在貿易戰的情況下,外貿企業必然會受到影響,企業平均的邊際利潤約15%,要消化高關稅並不容易。這意味着外貿企業要有很大的調整,削減成本、多元化出口方向、改進技術,相應的結構調整不僅面臨困難而且還需要時間。

近年來多地都在爲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提供便利和服務,並幫助開拓多元化市場。此次會議同時指出,用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

海關總署7月中旬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增長7.2%,進口下降2.7%。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比一季度加快3.2個百分點,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

在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方面,會議要求,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規範地方招商引資行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