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下週對陸船舶徵收「港口費」 船企成本恐飆升
美國下週將對陸船舶徵收「港口費」,船企成本恐飆升。圖爲陸企中遠海運大型貨櫃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10月3日正式發佈CSMS #66427144號公告,確定自10月14日起,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擁有、運營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徵收額外費用。界面新聞引述航運諮詢機構測算,美國的這項舉措將在2026年給全球前十大班輪公司增加32億美元的成本。
具體費用標準方面,對由中國實體擁有或運營的到港船舶,按每淨噸50美元收取費用;對中國建造的到港船舶,按「每淨噸18美元」或「每卸貨貨櫃120美元」孰高標準收取費用;對到港的汽車運輸船或滾裝船,按每淨噸14美元收取費用。
公告稱,上述港口費必須在抵達美國境內第一個港口前三個工作日,通過美國財政部官方支付平臺Pay.gov完成繳費。若未能在系統中完成支付或提交有效憑證,船舶將面臨被拒絕裝卸、延遲放行甚至暫停清關的風險。
早在去年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以恢復美國造船業的競爭力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爲由,依據「301條款」對中國發起調查,並於今年4月17日公佈了最終措施,決定10月14日起,對中國船東和運營商以及使用中國建造船舶的運營商提供的海運服務徵收歧視性港口服務費,並設定180天過渡期。
航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於9月底測算稱,美國的這項舉措將在2026年給全球前十大班輪公司增加32億美元的成本。其中中遠海運(COSCO)與東方海外(OOCL)合計承擔15.3億美元,佔比近五成;以星航運(ZIM)、ONE、達飛集團(CMA CGM)、地中海(MSC)、赫伯羅特將分別增加5.1億、3.63億、3.35億、2.44億和1.05億美元支出。
根據中信期貨的測算,以美線主流的10000TEU型貨櫃船爲例,按照美國此次擬定的收費標準,非中資班輪公司使用中國建造的船舶,美線單航次初期收費爲120美元/TEU,2028年升至250美元/TEU。但中資班輪公司運營的船舶,初期收費約爲280.5美元/TEU,2028年升至785.4美元/TEU。按照全年最多徵收5次計算,初期最高爲每年1402.5美元/TEU。
方正中期期貨資深海運和宏觀分析師陳臻對期貨日報分析稱,從細則可以看出,美國打壓中國海運業的意圖十分明顯,三條收費情況中的前兩條指名道姓針對中國船東和中國船廠,同時也是爲了重振美國造船業,增加稅收。
《環球時報》在10日的報導中援引中國船東協會專家的話表示,美國製裁將引發連鎖反應,全球航運企業因船隊含中國造船舶面臨額外支出,「連坐式處罰」推高成本,未來美國港口擁堵風險還將傳導至全球。
上述專家還認爲,美國徵收港口費必將顯著推高中美海運貿易成本,估計相當於增加4%的關稅,導致美國通脹壓力加劇,並迫使船公司爲規避成本增加而調整航線佈局,從而引發美國大港擁堵小港廢棄、供應鏈紊亂和基礎設施更新延遲、農產品和能源出口受阻、港口物流就業崗位流失等連鎖負面效應。
針對美國的單邊舉動,中國也採取了相應措施應對。
9月29日,中國修訂《國際海運條例》,新增反制條款,明確授權政府可對實施歧視性措施的國家船舶加徵特別費用、限制港口准入,還能建立數據監管壁壘,禁止相關國家獲取中國海運關鍵數據。
一天之後,中國船東協會發布聲明稱,當前個別國家在海運領域濫用「301調查」,發佈實施對中國企業收取港口費的歧視性限制性措施,中國全體船東堅決反對,並將依法保障自身權益。
企業則加速運力調整與成本對衝。據悉,中遠海運等企業已啓動「船隊優化計劃」,將20艘中國建造的大型貨櫃船轉至亞歐航線,同時增租韓國建造船舶運營美西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