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擬對中國造船舶收港口費 海運界直呼太瘋狂且救不了造船業

▲美國擬對中國製造船舶彎靠美國港口時徵收多達100萬美元的港口費。(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提議對中國製造船舶彎靠美國港口時徵收多達100萬美元的港口費,川普政府也提議初期至少1%美國出口產品須由美國籍船隻運送,並在七年後達到15%,最終也將要求船舶須在美國建造。國內海運界與造船界高階都認爲美國的船舶政策太瘋狂了,只會製造通膨,卻不可能救得了美國造船業。

造船業高階指出,目前全球商船95%在中國、韓國與日本建造,去年中國新接單船舶佔全球76.2%、韓國佔15.5%、日本佔5.3%,三國累計手持訂單佔比爲57%、22.9%與15.1%,美國即使打垮了中國造船業,只是讓韓國與日本造船業興起,還可能帶動了印度的造船業,但是是救不起美國造船業的,因爲造船需要龐大的人力與衛星工廠支持。

國內航商人認爲,海運是全球最自由的市場,運送超過九成的國際貿易貨載,美國如果真的透過特別措施對中國製造商船課徵特別費用,只會引發通膨,不利美國進出口,且估計各國船公司都會透過其政府向美國表達反對意見,中國方面是否有報復措施,例如針對美國波音製造飛機收取特別費,也需要關注。

美國這項提議源自於拜登政府時期美國政府針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的貿易調查,並在川普救職的前四天公佈報告。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不公平的主導了這些產業,需要採取「迫切行動」來解決問題。

美國與韓國的媒體都認爲美國擬議的特別收費恐將使提高的海運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但不清楚這麼做是否足以重振美國的造船能力。美國預定下個月針對該案舉行公聽會。

拜登執政期間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上月指出,在全球商業造船領域,美國排名19,每年造船數量不到5艘,中國每年造船數量超過1700艘。

中國大陸商務部今(23)日指出,美方擬議的港口費徵收等限制措施,將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不但無法振興美國造船業,反而會推高美國航運相關路線的運輸成本,加劇美國國內通脹壓力,削弱美國商品的全球競爭力,並損害美國港口、碼頭營運商與工人的利益。

我國各大船公司除了陽明海運、慧洋海運與四維航運,絕大多數都有在中國大陸訂造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