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岬型船運價飆漲是因七成航往中國 美國上市船東恐難逃港口費

▲中國對美國企業收取的額外港口費將涵蓋大量船舶,包括大多數美國上市船東的船隊。(圖/翻攝自中國港口網)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中美之間今(14)日開始對對方船舶徵收額外港口費,這項收費美方今年4月17日宣佈時並未造成運價飆漲,但是國要中方本月10日宣佈要採取相對措施,卻立即造成運價飆漲,國內散裝船公司高階指出,主要是因爲全球海岬型船,約有七成是以中國作爲目的港,巴拿馬型船則有三成。

另外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不少國際大型散裝船公司、大貿易商、油輪公司股票都在美國上市,美國企業持股超過25%的很多,中國如果認真執行,其經營船隻多數在中國都須繳納鉅額港口費。

海岬型在中國宣佈對美採取報復措施後,兩天內現貨市場運價上漲了5031美元,漲幅約22%,昨晚最新日租爲28,132美元;期貨市場11月日租上漲4125美元,漲幅約16%,昨晚收盤價29,604美元。這麼高的漲幅,是因爲全球現有2048艘海岬型船,約有七成船隻的目的港是中國這個全球散貨最大買家。

巴拿馬型運價也有上漲,兩日上漲707美元,漲幅爲4.54%。該型船目前全球有3295艘,約三成左右目的港是中國。超級大油輪(VLCC)運價則是上漲42%,日租高達8.2萬美元。

英國勞氏新聞分析,中國對美國船隻採取的徵收額外港口費措施,條件比照美國所訂辦法,表面上看起來美國船隻少,受到的影響小,實際上卻可能是撒下一個大網,將涵蓋大量船舶,包括大多數美國上市船東的船隊。

美國向中國船東和運營商的船舶收取每淨噸50 美元的費用。中國的收費大致相同:每淨噸400元人民幣,約56美元。中國的港口費進、出僅收取一次,每年上限爲五次,就像美國一樣。

收費對象除了美國建造和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外,也將向美國個人或企業直接或間接持有 25%或以上股權、投票權或董事會席位的任何實體擁有或運營的船舶收取,條件也與美國訂的一樣。

勞氏新聞分析,考慮到美國證券交易所和美國私募股權在全球航運中的作用,效果卻大不相同。這取決於中國如何執行該規則,嚴格來說,這將涵蓋大量船舶,包括大多數美國上市船東的船隊。

Poten & Partners海洋研究和諮詢主管Erik Broekhuizen在上週五的報告中寫道:「這撒下了一張大網,可能會影響許多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共航運公司、潛在影響是巨大的。」

一家公司的美國證券文件僅披露5%或以上的股份,但各種規模的機構基金持股數據隨處可見,並表明基金國籍。購買航運股是爲了投資目的以及建立交易所交易基金,大多數自由流通量較大的美國上市公司將超過25%的門檻。

例如,總部位於以色列的以星航運(ZIM)的證券文件中僅列出了一位美國股東,即文藝復興科技,擁有5%的所有權。然而,以星的自由流通量(可供公開交易的股票部分)爲93%,據報導機構持股量爲53%,包括非美國機構與美國散戶投資者。這取決於中國監管機構如何衡量所有權,但很難說美國人沒有擁有Zim至少25%的股份。

另一家在美國上市的貨櫃船公司,是總部位於夏威夷的美森航運(Matson),其股權的自由流通量爲98%,機構所有權爲88%。美森和以星在中國市場將處於競爭劣勢。

經紀公司SSY全球研究主管Roar Adland在週五的一篇在線帖子中寫道,中國費用中的美國所有權規定「是真正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