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10月14日開徵港口費 重創陸資船舶

美國十四日起將對中國大陸船東及建造的船舶徵收港口費,其中大陸央企中遠海運集團(COSCO)需要支付高達十五點三億美元(約合臺幣四六八億元),衝擊最大。圖爲4月15日停泊在加州長灘港的中遠海運貨櫃輪。美聯社

美國十四日起將對中國大陸船東及建造的船舶徵收港口費,據海運顧問機構Alphaliner估算,此舉預計將使全球前十大航運公司在明年面臨卅二億美元(約合臺幣九七八億元)的額外費用,其中大陸央企中遠海運集團(COSCO)需要支付高達十五點三億美元(約合臺幣四六八億元),衝擊最大。

不過,考量到美中貿易談判仍持續進行,以及本月底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會晤,徵費是否如期實施受到關注。路透昨日引述標普報告指出,作爲更廣泛談判的一部分,十四日的最後期限可能會延長,甚至取消。但這種不確定性已讓航運公司感到不安,且爲船隊部署戰略增添地緣政治風險。

在「三○一調查」後,按美方規定,十四日起,大陸實體擁有或營運船舶前往美國,將以每淨噸五十美元收取費用,並逐年增加卅美元;大陸造船舶按每淨噸十八美元或每貨櫃一二○美元,取兩者中較高者收費,費用也將逐年調漲。這兩項費用每年對每艘船隻徵收的次數不得逾五次。

這意味着,一艘一點五萬TEU(廿呎標準貨櫃)的大陸建造船舶若全年保持赴美運營,僅此一項費用即可高達千萬美元級別。Alphaliner估算,若二○二六年仍維持目前部署,由於中遠集團美國航線全部使用陸資擁有或運營船舶,預計徵費高達十五點三億美元,幾乎是十大航運公司總支付費用的一半。受影響較大的還有以色列以星航運(ZIM)、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以及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因爲租賃了大量大陸船東的船舶。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三日正式發佈細則,指確定船隻是否欠費的責任在於船舶營運商,而不是美國海關,此外,這筆費用必須透過財政部的Pay.gov網站支付,而不是在港口支付。

北京已提前因應美國港口費進行佈局。大陸總理李強九月廿八日簽署國務院令,公佈「國務院關於修改『國際海運條例』的決定」,提出任何國家或地區對大陸海運等方面採歧視性限制措施,大陸將根據情況採取必要反制。

分析認爲,在美國對陸船開徵費用後,大陸將有權向美國船舶收費或禁止其進入大陸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