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清淤砂土13萬噸搬離市區 中央:未來可轉為「有價資源」
花蓮光復鄉有大半市區被污泥掩埋,經過鏟子超人清除後,全被堆置在置土場,未來會去化作經濟價值運用。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釀災,光復鄉有大半市區被污泥掩埋,經過鏟子超人清除後,全被堆置在置土場,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現在砂土全移至遠離市區的堆置場,未來會去化作經濟價值運用。至於疏濬土方未來研擬定價1立方10元賣給業者,加速疏濬量能。
季連成表示,有關堆置場的砂土約13萬公噸,原本有6個堆置場,現在第1、2清空,由於北富村、東富村運送土量距離較遠,因此還是暫置在1、2堆置場,3號堆置場清空,全部移到第5、6堆置場遠離光復市區,未來砂土會機械去化,垃圾是垃圾,砂土是砂土,未來砂土會有價值再運用。
至於農田淤泥,季連成說,農田有600萬噸,都是砂土裡比較細緻的部分,具有經濟價值,待農田覆育時再通盤考量。
經濟部水利署表示,疏濬土方暫置在馬太鞍溪北側國有土地,年底預計疏濬100萬立方,未來會標售方式處理;爲了擴大疏浚量,在馬太鞍溪上游畫一定的範圍,可讓第一、二類土砂業者採取,定價1立方10元,加速疏濬能量,讓民間業者參與,希望能增加通洪能力。
縣府行研處長陳建村指出,因應土方載運需求,臺9線大進加油站旁的第1、2置土場、馬太鞍加油站旁的第4置土場同步出土作業,砂石車等大型車輛多沿臺9線行駛,於民治路口左轉進入第3置土場,再經臺9線與農場路口離開,形成循環動線。
中央前進協調所副總協調官李孟諺說,要能再利用並作爲建築使用的砂屬於粗顆粒,若是民衆私有土地範圍內的土砂,自認有價想自行處理,就必須自行鏟挖,還要找到販售對象,一般民衆較不會這樣處置。
由於淤泥土質良好,環境部評估將其分類後再利用的可能性,例如作爲輕質骨材、預拌土壤材料、高強度土壤、肥料或建築填料等。
經濟部水利署將疏濬土方暫置在馬太鞍溪北側國有土地,年底預計疏濬100萬立方,未來會標售方式處理,可讓第一、二類土砂業者採取,定價1立方10元,加速疏濬能量。記者王思慧/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