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見黃河口 | 凡人善舉顯大愛 危難時刻見真情

3月18日,墾利區董集鎮一位八旬老人不慎落水。危急時刻,同村村民王建龍奮不顧身跳入湖中施救。王建龍在衆人的幫助下,將老人迅速救起。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建龍回憶說,當時在家裡的客廳玩,聽到了外面有人喊救命,就跑出去了。看見老人趴在水裡,頭也擡不出水面,他便直接抓着岸邊的繩子下水了,“當時也沒想啥,鄰里鄰居的,考慮還想救不救,或者是考慮下去了我怎麼辦的話,那不壞了嘛!”

以凡人之軀行英雄之舉,在冰冷的湖水中托起了生命的希望。這一幕不僅挽救了一個老人,也是一個家庭,更讓社會見證了平凡人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

面對落水老人,王建龍沒有片刻猶豫。面對衆人的褒獎,他樸實的迴應,道出了最本真的善意——救人是一種本能,而非權衡利弊後的選擇。生死關頭時的義無反顧,更是將“見義勇爲”四字詮釋得淋漓盡致。勇敢不用豪言壯語,行動便是最好的證明;善良無需驚天動地,只需在他人危難時伸出雙手。

在這個告別寒冷、迎春花開的時節,墾利村民的善舉如一縷和煦的春風,沐浴人心。“掌上墾利”平臺上數百名網友的點贊與關注,印證了社會對正能量的深切渴望。每一次挺身而出,每一份善意傳遞,都在爲構建溫暖互助的社會添磚加瓦。這些“平凡英雄”告訴我們:真正的文明,不在於高樓廣廈,而在於危難時是否有人願意爲陌生人冒險。

凡人善舉,最動人心。王建龍的故事既是傳統美德的當代傳承,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這樣的溫暖必將持續涌動,讓“我爲人人”的星火,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大衆新聞記者 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