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見黃河口|以制度創新激活校園足球的“山東樣本”
在歷城二中女子足球隊連續三年奪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冠軍的捷報聲中,山東省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新時代青少年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10條具體措施勾勒出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的“山東方案”。這不僅是對過往成功經驗的總結提升,更是對未來發展的系統規劃,展現出山東在體教融合領域的制度創新勇氣和實踐智慧。
招生政策的突破性改革爲足球人才成長鋪設了“綠色通道”。方案允許優秀足球人才跨學區合理流動、成建制升學,建立小學、初中、高中“一條龍”升學體系,這一舉措直擊傳統教育體制下體育特長生培養的痛點。2024年全省438所初、高中學校招收足球特長生6764人,36所高校招收足球相關專業學生705人,這些數字背後是教育理念的深刻轉變——從唯分數論轉向多元化評價,從單一發展路徑轉向個性化成長通道。特別是“3+4”貫通培養模式的探索,打破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壁壘,爲不同稟賦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可能。這種制度創新不僅解決了家長和學生的後顧之憂,更構建起足球人才培養的生態系統,讓有天賦的孩子能夠心無旁騖地追求足球夢想。
賽事體系的系統性構建爲校園足球注入了持久活力。山東提出的“1+3+N”賽事體系,以“省長杯”爲引領,三大品牌賽事爲支撐,各類邀請賽爲補充,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競賽結構。這一設計的高明之處在於,既保證了賽事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又保持了足夠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引入升降級機制和主客場制,更是將職業足球的成熟經驗移植到校園足球中,極大提升了比賽的競技性和觀賞性。每年200餘萬人次的參與規模,讓足球運動真正迴歸教育本真——不是少數人的競技,而是多數人的成長。賽事體系的完善不僅提供了展示舞臺,更構建了選拔機制,使優秀人才能夠通過層層競賽脫穎而出,實現以賽促練、以賽育人的良性循環。
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爲校園足球提供了質量保障。到2027年建設50個省級校園足球名師(名教練)工作室(站)的目標,彰顯了山東對足球教育專業性的高度重視。目前全省已有1300餘名專業教練通過不同渠道進入校園,這一數字還將持續增長。師資建設的“三位一體”計劃——等級資格、校園資質、專業能力同步提升,破解了校園足球發展中“誰來教”的核心難題。特別是每年選送20名教練赴足球發達國家培訓的安排,體現了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取長補短的謙遜態度。名師工作室不僅是技術傳授的場所,更是足球文化的傳播中心,通過“名師帶徒”模式,將快速複製成功經驗,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擴散。
山東的校園足球改革方案之所以值得關注,在於它超越了簡單的體育技能培養層面,構建了一個融合教育規律與足球規律的發展生態。招生政策的靈活性解決了人才來源問題,賽事體系的豐富性解決了成長路徑問題,師資建設的專業性解決了培養質量問題,三者環環相扣,形成閉環。當足球不再是與學業對立的“不務正業”,而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當體育不再是教育的配角,而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山東方案的深層價值——它正在重塑我們對教育與體育關係的認知,探索一條體教深度融合的路徑。(大衆新聞記者 曹萌萌)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