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見黃河口|弘揚勞模精神,激活產業轉型的澎湃動能
近日,東營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在東營會堂召開。會上,史本泉、王玉康、周紅、李利等全國勞模和省、市榮譽獲得者的名字響徹會場。今年獲評各級榮譽的先模人物達到110人,數量創下近年來新高。他們是勞動者的榮光,更是東營打贏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的先鋒旗幟。
勞動模範是時代的領跑者,也是產業變革的踐行者。焊接專家李利用毫米級精度詮釋匠心,農業先鋒周紅讓鹽鹼地生金,科技攻堅者王永康突破“卡脖子”產品技術,教育耕耘者史本泉厚植人才沃土——他們的奮鬥縮影,正是東營勞動者精神的生動寫照。當“執着專注、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經濟發展血脈,東營港PX上下游配套項目、寧德時代零碳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加速推進,無不印證着:當每個崗位都成爲創新陣地,每名工人都成爲轉型尖兵,傳統產業轉型就有了最堅實的底座。
面對產業“結構偏重、煉化獨大”的轉型命題,東營23萬產業工人正是破題密鑰。這是東營製造業強市建設的最大底氣、最強力量。在智能工廠,青年技師用代碼重塑生產線;在新能源基地,建設者晝夜鏖戰搶抓窗口期;在綠色化工車間,創新團隊攻克生產技術……從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到工匠學院,從崗位練兵到技能比武,東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正在爲“東營製造”向“東營智造”躍升注入硬核力量。
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必答題!當勞模精神的火炬照亮轉型征程,當產業大軍的偉力匯聚發展洪流,東營這座因油而興的城市,正以“二次創業”的豪情譜寫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讓我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懷,以“建功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跑出東營加速度,用勞動汗水澆灌出高水平現代化強市的璀璨之花。(大衆新聞記者 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