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評論|激活服務消費增量:消費升級與民生提質的創新樣本

2025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消費領域作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強調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着力“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這一戰略決策,既是應對當前經濟形勢、夯實復甦基礎的關鍵舉措,更是着眼長遠發展、構建“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良性循環的深遠謀劃。

從經濟結構轉型看,服務消費佔比提升是大國經濟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據2025年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發佈的數據,我國居民服務消費佔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爲46.1 %,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提升空間。在數字經濟加速融入千行百業的今天,整合了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的大消費平臺快速崛起,有研究顯示線上平臺發放的服務消費券,帶動了近7倍額外消費,不僅打破了傳統商業和服務的時空限制,更重塑產業價值鏈條,成爲落實決策部署、激活內需市場的核心力量。

從民生保障層面看,服務電商創造的靈活就業崗位、構建的即時服務網絡,在穩就業、保民生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實踐不僅呼應國家“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更彰顯出平臺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的主動擔當。

我們從餓了麼與淘天、飛豬的生態協同案例中透視服務電商領域的創新演化態勢,其以結構性變革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功能價值持續彰顯。

三維協同帶動供給側服務優化

在服務電商的創新實踐中,淘寶閃購依託阿里大消費電商生態,探索出 “消費券引流 — 配送網絡複用 — 生態流量共振” 的協同機制,爲行業提供了可借鑑的範本。

隨着餓了麼、飛豬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形成了 “即時零售 + 旅遊服務 + 本地生活” 的場景閉環:用戶在飛豬預訂酒店時可同步選購餓了麼平臺的當地特色餐飲,由蜂鳥即配實現 “入住即達” 的消費體驗;接入淘寶閃購網絡的傳統零售企業通過 “店倉聯動”,從單純的商品銷售者轉型爲綜合服務提供者,在微觀層面爲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勁動能。

消費券引流並非簡單的價格競爭,而是依託大數據精準錨定民生需求旺盛、服務升級空間廣闊的領域,如生鮮食品、家居服務等,通過補貼槓桿激活休眠需求,匯聚零散需求,進而帶動規模化的供給。武漢老字號德華樓接入淘寶閃購後,藉助平臺補貼推出的 “一口價” 牛肉寬粉迅速成爲爆款,訂單量同比增長近四成。根據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研究,消費券的消費拉動作用存在顯著的溢出效應,每1元的有效閃購補貼帶動了消費者6.76元的額外消費;研究還發現,線上滲透率與地區行業層面餐飲商家平均線下週營收正相關,進一步驗證了線上線下融合對實體經濟的積極促進作用。

配送網絡複用則是將既有物流基礎設施轉化爲服務電商的核心競爭力。依託餓了麼成熟的即時配送體系,同一配送團隊可同步服務餐飲外賣、生鮮速達、藥品急送等多元需求,通過智能系統的路線優化與時間錯峰,將服務響應時間壓縮至 “小時級” 甚至 “分鐘級”,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這種 “線上下單 — 線下履約” 的無縫銜接,讓市民下班途中下單的新鮮水果,回家時已等候在門口,切實提升了消費體驗。

流量共振彰顯了生態協同發展的優勢。淘寶海量用戶、餓了麼即時配送、飛豬場景服務的交叉導流和線上線下資源整合爲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和便捷的服務體驗,又通過技術共享、流量共享、供應鏈共享帶動了生態內各業務的協同增長,構建起 “大平臺帶動中小商家、核心企業帶動配套產業” 的價值共創格局。

全域場景化服務矩陣促發消費結構升級

服務電商的核心價值,在於通過理念創新與模式重構,激活被傳統業態壓抑的消費潛能,催生新的消費形態,淘寶閃購的 “全域場景化服務矩陣”正是這一價值的鮮活體現。它以用戶生活場景爲中心,將分散的商品與服務整合爲一體化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在特定場景下的多元化需求,構建起 “場景驅動 — 服務集成 — 體驗升級” 的新型消費邏輯。

以夜間經濟爲例,傳統業態下,夜間消費往往侷限於餐飲、娛樂等少數領域,還受限於門店營業時間與交通便利性。而通過全域場景化服務矩陣,淘寶閃購將夜間消費場景拓展到生鮮採購、藥品配送、家政維修等多個領域。餓了麼數據顯示,2025 年 7 月以來,北京市場夜間訂單環比增長 120%,其中除傳統的龍蝦燒烤等夜宵訂單增長超 80% 外,生鮮果蔬、家庭日用品等的夜間訂單也大幅增加。一位消費者說:“晚上加班回家,通過淘寶閃購下單新鮮蔬菜和肉類,半小時就能送到,比白天去超市還方便,現在晚上做飯的次數明顯多了。” 這種便捷服務不僅滿足了即時需求,更培養了新的消費習慣,激活了夜間經濟潛力。

旅遊場景的服務創新則在營造獨特記憶體驗的同時拉長了消費鏈條。飛豬聯合阿里公益爲陝西佛坪縣打造的 “熊貓的誘惑” 主題旅遊線路,將大熊貓觀測、窩窩頭製作體驗、森林徒步等文旅服務與本地菌菇、山茱萸等特產的即時配送相結合,形成 “旅遊體驗 — 特產消費 — 服務延伸” 的新消費形態。遊客在景區遊玩時,可通過淘寶閃購下單當地特產,由就近服務點快速配送至住宿酒店或家中;預訂旅遊線路時,還能同步購買景區周邊的餐飲、交通等配套服務。這種 “一站式” 旅遊服務解決方案,既提升了遊客的旅行體驗,又帶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數據顯示,該線路推出後,佛坪縣旅遊收入同比增長 50%,特產銷售額增長 80%,實現了旅遊消費與地方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服務電商在推動大消費平臺整合中發揮着全方位、多層次的作用。通過精準洞察需求、優化升級供給、促進產業聯動融合,以服務要素的注入提升商品附加值,實現了消費結構的整體升級。

通過分析用戶行爲、預測偏好等,平臺能清晰勾勒不同消費羣體的需求畫像,從基礎的 “便捷獲取” 到進階的 “品質保障”,再到高階的“情感共鳴”,爲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選擇。比如針對年輕父母羣體,平臺整合母嬰用品銷售、育兒諮詢、嬰幼兒護理等服務,形成一站式育兒解決方案;對於老年人羣體,提供健康監測、藥品配送、居家養老等貼心服務。這種精準對接,既滿足了多樣化需求,又推動消費層次向更高維度演進。一些長尾需求也得到特色供給支撐,消費市場更加豐富多元。

從發展規律看,當需求能夠被精準感知、供給能夠被快速調整、流通能夠被高效匹配時,整個經濟體系的資源配置效率便得到質的飛躍。這種變革讓消費者獲得更優質、更便捷、更具溫度的消費體驗,也通過消費升級倒逼產業升級,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 的螺旋式上升格局,爲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堅實支撐。

民生關懷引領就業從規模擴張到內涵發展

《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鼓勵平臺企業開闢新的就業空間”,服務電商的蓬勃發展不僅爲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更在就業與民生領域寫下溫暖篇章。它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既迴應了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踐行着國家 “高質量充分就業” 的政策導向,成爲連接發展與民生的重要紐帶。

在就業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層面,服務電商以其獨特的生態包容性,成爲吸納多元勞動力的重要載體。面對農民工返鄉就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等現實需求,服務電商憑藉“低門檻准入、多元化崗位、靈活化模式”的特點爲社會提供了覆蓋城鄉的新型就業機會網絡。在縣域鄉村,通過淘寶閃購等平臺的下沉佈局,不少農民實現 “家門口就業”,既能照顧老人孩子,又能有穩定收入,破解了“留守之困”,也爲鄉村振興培育了本土人才。從配送服務到運營管理,從技術支持到培訓指導,服務電商衍生的崗位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了 “基礎崗位穩就業、專業崗位促發展” 的良性結構,帶動城市就業擴容和縣域就業提質,爲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就業質量的提升,是服務電商賦能民生最生動的註腳。在服務電商的推動下,新就業形態正實現從 “生存型薪資來源” 到 “發展型職業成長” 的深刻轉變,讓勞動者在獲得穩定收入的同時,更能感受到職業的價值與尊嚴。以騎手羣體爲例,這份穿梭於城市街巷的工作,如今不僅能帶來可觀的月收入,更承載着萬千家庭的生活希望。這筆收入或許是孩子新學期的學費,是老人常備的藥品開銷,是餐桌上日漸豐富的飯菜,它不僅實實在在地改善着家庭生活品質,也悄然拉動着消費市場的活力。此外,餓了麼等平臺企業用心構建的 “技術保障 + 制度規範 + 職業培訓 + 人文關懷” 勞動者權益體系,正幫助騎手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讓他們在奔波之餘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由其推出的行業首個 “騎手成長髮展體系”,已助力兩千多名騎手成長爲站長及以上崗位的管理者。街頭巷尾的 “暖心驛站”等細微處的關懷,不僅提升了騎手們的職業滿意度,更讓他們對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歸屬感,也爲服務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築牢了人心根基。

在即時配送網絡的高效運轉下,騎手羣體承擔的生活服務保障功能,使科研人員、企業管理者等羣體能夠專注於創新創造等高附加值工作,形成 “專業分工、協同高效” 的社會運轉機制,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賽道上發光發熱,最終匯聚成社會進步的合力。寫字樓裡的白領不用再爲買菜耽誤工作,因爲手機下單半小時就能送到;科研人員能專心攻關,得益於生活瑣事有人代勞。這種基於數字技術的分工重構,不僅優化了勞動力資源配置,更推動了社會生產力佈局的合理化,爲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了基礎性支撐。

服務電商對就業與民生的賦能,本質上是新發展理念在民生領域的實踐落地。它以市場機制激活就業潛力,以技術創新提升就業質量,以生態協同優化就業結構,既響應了國家戰略對 “穩就業、保民生” 的要求,又順應了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服務電商必將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夯實共同富裕基礎中發揮更大作用,讓發展更有溫度、更具質感。

結語:服務電商讓高質量發展更有溫度、更具質感

整合了實物電商和服務電商的大消費平臺的創新發展,是數智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必然結果,其意義遠超行業自身變革。在需求側,它激活消費潛能,爲雙循環提供新支撐;在供給側,它重塑產業生態,培育新質生產力;在民生側,它帶動就業質效提升,夯實共同富裕基礎;在社會層面,它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大消費平臺的創新實踐應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引領下,不止步於“更快送達”,更着眼 於“更好發展”,讓技術變革紅利惠及更多人民。相信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的雙重作用下,服務電商必將成爲提振消費、培育新動能、帶動就業的重要力量,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