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解讀:老人生前立多份遺囑,法院按最終生效遺囑分配房產遺產
(爲保護當事人隱私和避免不必要糾紛,以下案例中當事人姓名均爲化名,若有雷同請聯繫我們予以撤銷。)
一、案件梳理
陳宇鵬與林婉麗系夫妻,育有長子陳嘉豪、次子陳宇軒、長女陳悅琳。陳宇鵬於2017 年 5 月去世,林婉麗於 2018 年 7 月去世,二人名下有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的一號房屋,屬夫妻共同財產。
2015 年 12 月 17 日,林婉麗在北京市某公證處立下公證遺囑,表明其在一號房屋中的份額由女兒陳悅琳和兒子陳宇軒共同繼承,作爲他們的個人財產。
第三人陳梓豪(陳嘉豪之子)提交了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和視頻遺囑各一份。自書遺囑由林婉麗於2010 年 11 月 19 日書寫,內容爲將房屋傳給孫子陳梓豪,陳宇鵬的簽字由林婉麗代簽;代書遺囑訂立於 2013 年 11 月 18 日,代書人王強、見證人秦宇達簽字,立遺囑人處僅有陳宇鵬的印章;視頻遺囑形成於 2013 年 3 月 10 日,視頻中林婉麗和陳宇鵬表示將房屋給孫子陳梓豪,王強和秦宇達作爲見證人,但陳梓豪未提交原始載體。
陳宇軒和陳悅琳提交了2018 年 10 月 6 日的視頻光盤,其中有陳梓豪的聲音。三方均認可涉案房屋價值爲 1800000 元。
二、爭議焦點
(一)原告訴求
陳宇軒訴求確認一號房屋中自己、陳悅琳和陳嘉豪各自應繼承的房產份額,判令該房屋由自己繼承,在判決生效30 日內給付陳嘉豪和陳悅琳房屋折價款,並要求二人協助辦理房產過戶手續,同時要求陳嘉豪立即搬出強佔的房屋。
陳悅琳訴求確定三人各自應繼承的房產份額,在判決書生效後15 日內獲得自己擁有房產份額的全部房屋折價款,並同意陳宇軒的其他訴訟請求。
(二)被告訴求
陳嘉豪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稱老人生前多次提到房屋留給陳梓豪。
(三)第三人訴求
陳梓豪不同意二原告的訴訟請求,要求依法判令一號房屋由自己繼承。他主張自書遺囑中林婉麗代簽陳宇鵬名字能代表其真實意願;視頻遺囑雖無原始載體,但可證明真實性;代書遺囑結合證人證言應認定有效;同時認爲自己接受遺贈未超過法定期限。
(四)爭議焦點
陳宇鵬、林婉麗去世前是否留有合法有效的自書、代書、視頻和公證遺囑。
第三人陳梓豪是否在法定期限內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
三、裁判結果
位於房山區一號房屋由原告陳宇軒繼承,原告陳悅琳、被告陳嘉豪於本判決生效後三十日內協助將上述房屋過戶至原告陳宇軒名下。
原告陳宇軒於本判決生效後三十日內給付被告陳嘉豪房屋折價款225000 元。
原告陳宇軒給付原告陳悅琳房屋折價款787500 元。
四、案件分析
(一)遺囑效力認定
自書遺囑:第三人陳梓豪主張的自書遺囑中,陳宇鵬未親自簽名,不符合自書遺囑需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並註明年月日的形式要件,故僅可認定爲林婉麗的自書遺囑,並非陳宇鵬的自書遺囑。
代書遺囑:該代書遺囑上立遺囑人陳宇鵬處僅有印章,無簽字,不符合代書遺囑需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並註明年月日的形式要件。
視頻遺囑:法院認可視頻遺囑的真實性,但陳梓豪之父陳嘉豪、之母王莉在製作現場且知曉內容,陳宇軒和陳悅琳提交的2018 年 10 月 6 日錄像顯示陳梓豪可能在視頻遺囑製作現場(陳梓豪否認但未舉證反駁),且陳梓豪未提交原始載體。根據法律規定,受遺贈人應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放棄受遺贈的表示,法院認定陳梓豪應在 2013 年 3 月 10 日便知曉視頻遺囑內容,但未在法定期限內作出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視爲放棄接受遺贈。
公證遺囑:林婉麗所立公證遺囑經公證機關依法辦理,合法有效。陳嘉豪、陳梓豪雖不認可,但未提交充分證據反證。
(二)遺產份額分配
陳宇鵬所享有的一號房屋50% 份額因無有效遺囑,發生法定繼承。林婉麗、陳宇軒、陳悅琳和陳嘉豪作爲法定繼承人,各享有四分之一份額。
林婉麗立有多份遺囑,根據法律規定,以最後所立公證遺囑爲準。依據該公證遺囑,林婉麗所享有的一號房屋62.5% 份額(50% + 50%÷4)應由陳宇軒、陳悅琳繼承。
(三)房屋歸屬及折價款確定
綜合考慮當事人訴求和減少訴累,法院判定房屋由陳宇軒繼承,由陳宇軒給付陳悅琳、陳嘉豪相應折價款。折價款金額根據房屋價值及各自應得份額酌定。
五、勝訴辦案心得
(一)證據收集與整理
在遺產繼承案件中,充分收集各類遺囑及相關證據至關重要。原告方在本案中,一方面提供了林婉麗的公證遺囑這一關鍵證據,另一方面通過提交2018 年 10 月 6 日的視頻光盤,對證明第三人知曉遺囑內容的時間起到了一定作用。對於證據的整理和呈現,要清晰明瞭,能夠有力支持己方觀點。
(二)法律規定的準確運用
熟悉遺囑繼承相關法律規定,準確判斷各份遺囑的效力。在本案中,律師依據自書遺囑、代書遺囑、視頻遺囑和公證遺囑的不同形式要件,對各方提交的遺囑進行分析,明確指出第三人提交的自書遺囑和代書遺囑不符合法律規定,從而有力反駁了第三人的主張。同時,對於受遺贈人接受遺贈的期限規定,也能準確運用到案件分析中,爲當事人爭取到有利的判決結果。
(三)庭審策略與應對
在庭審過程中,針對對方的觀點和證據,要迅速做出反應,合理質疑。對於第三人關於視頻遺囑真實性及接受遺贈期限的主張,律師通過對案件細節的挖掘和分析,如陳梓豪家人在視頻遺囑製作現場、陳梓豪未提交原始載體等,有效削弱了對方觀點的可信度。同時,在陳述己方觀點時,要條理清晰,突出重點,讓法官能夠準確理解案件事實和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