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配除籍補件引焦慮 移青陣5大訴求盼延長期限一至兩年
「移民青年倡議陣線」今(14)提出5大訴求,批評陸委會、移民署行政疏失,要求延長補件時間、納入同等效力文件等,給予陸配們更多空間。(移青陣提供/陳薏雲臺北傳真)
移民署發出「除籍補件通知」要求陸配及其子女3個月內補件,由於有許多陸配與其子女表達補件困難,陸委會宣佈4種類型狀況可以用「具結」方式取代補繳除籍證明文件。「移民青年倡議陣線」今(14)提出5大訴求,批評陸委會、移民署行政疏失,要求延長補件時間、納入同等效力文件等,給予陸配們更多空間。
移青陣常務理事李依靜指出,移民署僅給三個月補件時限,對許多移民家庭而言根本難以負荷。她質疑陸委會,作爲最理解兩岸狀況的單位,難道不清楚疫情之後兩岸直航大幅縮減,機票價格長期高漲、動輒兩萬上下?更現實的是,抵達大陸後也不代表馬上能到達戶籍地,許多地區仍需轉機、轉車,交通往返曠日費時,對基層家庭而言幾乎無法負擔。她強調,「我們實際接觸的當事人,補足一份文件的時間從三個月到一年以上都有。哪一位政策制定者,真的跑過流程、排過航班、請過假嗎?」
移青陣主張,補件時限應依據郵務往返與實際行政流程調整爲一年或兩年,並同步公告清晰流程。也重申五項訴求,建立清楚、可追蹤的申訴與行政救濟管道;公佈具同等效力的佐證文件清單,減輕舉證負擔;合理調整補件期限,反映實際跨境辦理時程;提供行政資源支持,避免基層與民間成爲緩衝墊;正視移民家庭的情感創傷,建構長期支持系統。
李依靜說明,事實上不少當事人早已持有足以證明無大陸戶籍的資料,例如僅限無戶籍人士持有的臺胞證、大陸戶口本、地方派出所開具的書面回函,甚至包括「無法開立」的正式紀錄。她強調,政府卻從未明確公告這些文件是否具同等效力,導致當事人陷入資訊不對等與舉證無門的困境。呼籲政府應立即公佈一份具體明確的佐證文件清單,讓當事人有跡可循,也減少他們在行政程序中被推來推去、反覆奔波的風險與成本。
另針對日前陸委會副主委樑文傑提出「四大類型具結保證」,移青陣理事長劉千萍直言陸委會發力方向混亂,早該好好向行政單位科普兩岸來往的實務情形,「限時三個月」的荒謬設定必須立即調整,才能第一時間真正降低民間恐慌和基層壓力。
移青陣也質疑目前「四大類型具結類型」是否有效爲行政疏失止血,行政單位應限期內公告申訴補件困難者的類型、人數統計,並且對應四項類型的涵蓋率,劉千萍喊話「給出止血帶,就要被監督有沒有綁得掛一漏萬。」劉千萍也擔心,所謂的「具結保證」法律保障效力爲何?在民衆對公民身分法規的信賴保護原則感到無力時,陸委會的具結保證卻連正式格式、申請管道都還不明,何來保證。
劉千萍提到,這次移民署粗糙對待早年落地生根的中國新住民家庭,很多不同背景新住民有目共睹,顯示整個內政部對移民背景家庭的社會處境距離遙遠,然而部長劉世芳至今保持沉默。此外,移青陣也將持續推動三項行動:發起遷移不會被遺忘,身分不能被撤銷的社羣故事串連;向呼籲監察院調查政策起始與執行過程;並將本事件納入2026年民間團體將撰寫的兩公約國際人權審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