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澧竣專欄/低酒精、無酒精更時尚?Z 世代的酒類偏好出現什麼轉變?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似乎全世界都在談論年輕世代越來越不喝酒,不管是法國葡萄酒、蘇格蘭威士忌、日本清酒,全都走向相同未來。但是看看臺灣那幾間知名酒吧,依舊門庭若市一位難求,你會懷疑下一代真的不喝酒了嗎?回頭看看我們年輕時,也是從啤酒與調酒開始尋醉之路~在社交與同儕認可的雙重需求下探索夜晚世界,這與產酒國家狀況些微不同。

產酒國的酒類是生活文化一部分,年輕族羣減少消費,的確對國家經濟產業有重大影響。 Credit: author

先不說無酒精風潮,現在法國消耗最多的葡萄酒品項是Rose粉紅酒,除了輕鬆易飲,也是時尚潮流代表,白酒和氣泡酒也較常躍上IG版面,名人擁有或自創品牌也多以白酒與粉紅酒爲主。近10年流行的自然酒風潮,同樣以簡單好喝爲要求,不需考慮陳年實力,果香柔順才能大口暢飲。至於紅酒方面,總體銷量減少之下,消費向經典品牌與知名產區靠攏,人氣不墜的還是名莊佳釀。

加上葡萄酒有比其他酒類更多繁文縟節,衆多的品種與產區、陳年期及適飲期、保存溫度溼度,還要用對酒杯,更得使用開瓶器才能拔出木塞,喝不完還需好好保存,等到搞懂這一切心都涼了半截,比起調酒與威士忌,更不符合年輕人需要的CP值,並非輕鬆暢飲的好選擇。

根據IWSR(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研究所)數據,2020年至2021年,無酒精葡萄酒的全球銷量增長了24%,顯示出消費者對這一新型產品的強烈需求。網路行銷機構Fact.MR的數據,2023全球無酒精葡萄酒市場規模約爲20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達到52億美元,年成長率達10%。這種趨勢在各國市場中均有出現,特別是在加拿大、法國等地,無酒精葡萄酒銷售量快速攀升。美國在疫情的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間,無酒精飲品總銷售額比同期增長21%,達到3.95億美元,2022年美國搜尋「無酒精飲品」和「無酒精啤酒」的次數顯著增加,顯示年輕世代對低酒精與無酒精產品的偏好。

英國Waitrose連鎖超市的無酒精飲品銷售額在2023年中增長20%,超市決定將這類別的展示面積增加60%。澳洲則補貼400萬美元,用於無酒精葡萄酒市場的研發與推廣。高齡化的日本酒類市場持續縮減,成人的平均飲酒量在27年間減少了約23.18%,其中啤酒的消費量減少最多,無酒精與低酒精飲品如檸檬沙瓦等在年輕同儕團體中更受歡迎。

消費者對酒精社交需求減少與健康意識的提升,使低酒精和無酒精飲品在市場上快速增長。有趣的是,這些產品不再是酒精飲料的替代品,而是以自有的獨特風味和品質吸引消費者,比如高雄「永心鳳茶」10多年前就開始以葡萄酒杯來品嚐冷泡臺灣茶的層次風味,現在米其林與高級餐廳也會自制發酵康普茶,酒精含量在0.5%以下仍屬於無酒精產品,調配了水果與香料,猶如無酒精雞尾酒一樣讓人玩味,還有各式各樣的氣泡茶,滿足那些不喝酒或希望減少酒精攝取的客戶需求。

濃郁型的調酒慢慢退流行,除了經典調酒,花式美型與輕盈口味的調酒更受年輕人歡迎。 Credit: author

除了健康意識擡頭與安全法規需求,無酒精飲品的製作技術推進也是一大主因。在瞭解製作過程之前,身爲消費者的你可以先問自己,無酒精葡萄酒應該賣得比葡萄酒便宜嗎?

無酒精葡萄酒,是先以正規程序釀造,獲得發酵酒香後,再使用科技脫醇(去除酒精),但許多香味物質是溶在酒精中,除去酒精時風味也不見了,所以必須另闢他法萃取香味,再添回無酒精飲品中,實際過程比一般葡萄酒還繁瑣。

現在主流技術有4種:「逆滲透法」以科技膜將酒精與水分離、「真空蒸餾法」以低溫環境璀取出香氣分子、「二氧化碳萃取法」用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帶走酒精、「離心法」則用離心力特點在短時間內低溫分離酒精。不過,去除酒精後,同時保有葡萄酒風味和口感是最大挑戰,是現在無酒精葡萄酒依舊研究的方向。隨着技術進步,無酒精葡萄酒品質逐漸提升,但仍無法復刻品飲葡萄酒的體驗,消費者在衆多產品上市的環境中,對口味的期望不斷提升。

傳統酒類生產國的銷售數據年年下降,已開創出新式低酒精或無酒精飲品來滿足市場。 Credit: author

別說新世界葡萄酒產區了,傳統產酒國都已經嗅得市場變化。法國波爾多知名酒莊Coralie de Boüard,就推出名爲「Prince Oscar」的無酒精葡萄酒,在經過脫醇工藝處理後,盡力保持波爾多葡萄酒的產地風味,消除酒精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臺灣也能找到法國知名的「Pierre Zéro」無酒精葡萄酒品牌,提供多種紅酒、白酒、粉紅和氣泡酒。西班牙傳統名廠Torres則有「Natureo」無酒精葡萄酒系列,臺灣能找到花香奔放的Muscat白酒,紅酒的話,也有Sangre de Toro 5.5%低酒精紅酒,比無酒精葡萄酒更有酒感,喝起來則比正規葡萄酒輕盈爽快。個人第一次喝到感覺驚豔的無酒精白酒「Oddbird」,其實已經有一般葡萄酒八成以上還原度,別當他是葡萄酒代替品的話,的確完成度很高。

德國地處高緯度,涼爽環境適合生產白酒,少了紅酒單寧,以脫醇葡萄酒來說更能還原葡萄酒的樣貌。國際知名的德國品牌Carl Jung以真空蒸餾法制作,在國際上享有高名氣。另外德國萊茵高區名莊Leitz出產「Eins Zwei Zero」一系列紅白與氣泡酒,脫醇之後也依舊維持着德國葡萄酒的俐落風格。

無酒精葡萄酒技術日漸成熟,連臺灣都有自創品牌。 Credit: author

現在連臺灣都有自創品牌「WUVAVA無酒精葡萄酒」,特選不同品種,釀造後以離心法低溫分離酒精,再以萃取技術將風味回添,以紅白酒與氣泡酒來說,喝起來氣泡酒最是口感均衡,頗有原生葡萄酒風味,喝完也不用擔心開車安全。

啤酒爲全世界最大消費酒類,早就嗅得非飲酒族羣的需求,不少有亞洲紅臉症(Asian Flush)的消費者趨之若鶩。 Credit: 各家官網

除了葡萄酒之外,無酒精啤酒早已經行之有年,身爲最普及的酒精飲品,各大品牌早就看到市場需求,臺啤金牌Free、海尼根0.0零酒精、零度嘉士伯,也都攻佔便利超商貨價。清酒雖然同樣是釀造酒,卻還沒有明確的無酒精產品傾向,倒是低酒精8%-12%產品已經越來越受歡迎,連原本濃烈的清酒原酒也降低至13%-14%,更適合大衆輕鬆飲用。烈酒的話,真要說零酒精的確感覺有點奇怪,畢竟酒精正是這些蒸餾酒的主要口感,不過成立超過10年的Seedlip早已讓世人看到成功範例,以酒精當媒介收集香氣,特別是琴酒,以氣韻爲出發點的「草本蒸餾液」概念,讓風味留存於瓶中。

臺灣以好茶與各式水果出名,不管是康普茶或其他調味茶飲,都開始百花齊放,讓不能飲酒的族羣也能享受風味。 Credit: author

在臺灣已經小有名氣的S.C Lab 仃杉實驗室,是以臺灣茶爲主的酒飲實驗室,也推出無酒精茶飲系列,以自家茶園與在地果農元素所研發,將臺灣高品質茶葉注入新意,也將臺灣茶飲文化推上國際舞臺。「鐵觀音茶」以及新品「龍眼桂花」2款氣泡茶飲各有特色,溫潤多香。

純無酒精調酒吧走在時代尖端,市場雖然有這類需求,卻只能支撐少數幾間先行者,同時供應酒精與無酒精仍是個實際的作法。 Credit: author

至於無酒精調酒(Mocktail),臺灣第一間無酒精酒吧「一時無酉」依舊在臺北穩坐老大之姿,曾經紅極一時的「Daily by Draft Land」相當可惜已退下舞臺,高雄第一間無酒精酒吧「Roxanne'bar」也光彩謝幕,走到潮流尖端需要相當的也熱情與勇氣,而臺北的後進「GŪLŪ GURU 酒調飲實驗」則是從無酒精、微醺版、正常版調酒都能喝到的有趣地方。臺中雖然沒有無酒精爲主的酒吧,卻也有如「禾樂精釀」等提供無酒精特調。現在其實各家酒吧都漸漸將Mocktail列入酒單,臺北「華山町」就表示,店內有些族羣在聚會時無法飲酒,爲了融入社交氣氛,的確會點用無酒精調酒,客羣以年輕人較多。

越來越多餐酒館同時推出酒精與無酒精飲料,既美觀又美味,滿足各樣族羣需求。 Credit: author

各界對於年輕人不飲酒的報導,其實是來自產酒國資訊,法國年輕人少喝葡萄酒,日本年輕人少喝清酒,英國年輕人少喝威士忌,這些酒類產地的酒品金額不高,算是當地飲食文化的一環,新族羣不消費的確影響很大。反觀臺灣,以年輕人經濟能力,原本就該是以啤酒與輕鬆調酒爲主力,威士忌、清酒、葡萄酒都已經是輕奢消費品,普通上班族通常是特別場合偶一爲之,爲了社交場合而飲用無酒精算是另一種無壓力選擇,在這些產品風味越來越成熟之際,優質飲品正默默提升着國人的生活品味。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