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城隨感:守護好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文/符瑤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集中用餐單位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學校、幼兒園違反《規定》要求的,應當從重處理。這一重磅規定的出臺,將爲孩子們築起一道更加牢固的食品安全防線。

食品安全無小事,校園食品安全更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中之重。今年,湘潭市市場監管局發佈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校園餐”違法線索,進一步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湘潭市人大常委會啓動湘潭“校園餐”管理立法工作,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有關部門精準發力,採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校園食品安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校園食品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多方聯動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有資質且社會信譽良好的供餐單位,有助於提升校園餐飲品質。由此,進一步完善食品生產經營者准入、考評和退出制度,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力抓手。在中小學校食堂承包(委託)經營、大宗食材供貨、校外配餐機構選定上,嚴格按照招投標程序統一組織招標,並向社會公佈中標機構,接受公衆監督。對於由學校自主經營的食堂,要堅持食堂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原則,進一步強化食堂規範管理,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

強化監管是保障校園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主體多元,需要大家共同守好“責任田”。學校要提升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規範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地方黨委、政府要壓實屬地管理責任,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按照“三管三必須”要求,市場監管、教育行政、衛生健康等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管和指導,強化部門協作,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爲懲處力度,切實保障學生飲食安全。紀檢監察機關則要加強“校園餐”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讓校園食堂在陽光下運行。

安全意識到位,才能進一步消除安全隱患。學生自身食品安全意識的淡薄也是當前食品安全管理面臨的挑戰之一。要將食品安全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增強教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強化食品安全意識。相關部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向未成年人及其家長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全社會對未成年人食品安全的關注度。

一餐一飯,關乎孩子健康與成長。唯有把學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推動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才能真正把中小學校“校園餐”管好,讓學生、家長和社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