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國標”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原標題:用“新國標”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這些標準主要聚焦民生關切和產業發展需求,標準之間相互銜接,協同管控食品安全風險。

食品安全“新國標”的發佈,正當其時。如今,一些食品企業利用消費者追求“天然”、不喜歡食品添加劑的心理,聲稱“不添加”“零添加”等,吸引消費者購買。而新的預包裝食品標籤標準明確提出,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這樣一來,就能避免這些標籤誤導消費者,讓他們在購買食品時更清楚、在食用時更放心。

“零添加”坑消費者久矣。一些食品企業利用“認知差”,玩文字遊戲,把自己的產品包裝成同類食品中的“優等生”,價格也“高人一等”。以某款“果汁飲料”爲例,標籤上寫了“不添加蔗糖”,不等於產品中不含有糖;有些含糖飲料會用“不添加甜味劑”的標籤吸引消費者,卻造成了消費者認爲產品中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誤解;更有產品會聲稱不添加某單一品種的食品添加劑,實際使用了其他食品添加劑,影響了消費者的正確認知。消費者花了“零添加”的錢,卻買到了“有添加”的食品。

“新國標”的發佈,傳遞出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的決心。國家標準就是“硬槓槓”,必須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地執行。國家標準也不是爲了斷食品企業的“財路”,而是爲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從長遠來看,這樣也能進一步維護好市場秩序,讓良心企業獲益。如果食品企業能夠從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出發,嚴格執行標準,依法依規經營,那麼就會越幹越紅火。但是,如果鑽到“錢眼兒“裡,靠文字遊戲來誤導消費者,靠虛假宣傳來賺取不義之財,短時間可能會賺得盆滿鉢滿,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了“新國標”的守護,消費者也要煉就“火眼金睛”,拒不安全食品於“嘴外”。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實屬性,正確閱讀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等食品標籤信息是關鍵。當消費者越來越“懂”,一些不良企業也就不能利用“認知差”行欺騙之實,“舌尖上的安全”也就能得到更好守護。(郭雪營)

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