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霞專欄-AI領漲 臺美股市攜手齊登新高
據高盛統計,2025年臺股企業獲利預估下修7%,但對科技股獲利修正幅度僅約3%,明顯小於傳產類股一至兩成的下修幅度,且這波臺股多頭走勢,AI題材與關稅所引發的貿易緊張緩和功不可沒,在科技股領漲下,推動臺股反彈至歷史高點。
美股也出現同樣態勢,統計顯示,S&P 500企業第二季EPS預估年增率成長10%,營收年增率爲5%,其中美股七巨頭企業獲利成長高達26%,剩餘的493家企業獲利年增率僅1%,預估今年S&P 500企業EPS成長9%,2026年達14%,獲利率持續改善。
從股市漲幅來看,S&P 500指數統計今年至8月初以來漲幅約8%,但中位數股票僅漲3%,仍低於52周高點12%,顯示整體股市表現分歧,其中同樣由AI主題領漲,相關股票漲幅達26%,爲表現最強的投資主題之一,其次爲公用事業類股上漲15%,而最爲弱勢的是醫療保健類股跌5%。整體而言,今年美股表現以大型股8%優於小型股-1%,景氣循環股7%優於防禦型產業3%。
美股四大雲端龍頭持續強化資本支出,可窺知AI成長力道不僅未見趨緩,甚至維持高速成長,微軟、亞馬遜、Meta、Google皆表示,將加速AI基礎設施投資,應對算力短缺並推動長期獲利,微軟與Meta指出更多支出將用於伺服器、儲存與網路設備等短期資產。
第二季財報公佈後,2025年全球雲端服務資本支出預估達4,450億美元,年增率高達56%,而2026年資本支出預估可達5,180億美元,年增幅16%,但依據大摩由下至上的調查推估,2026年資本支出將可望來到5,820億美元,年增率維持31%的高成長。
在AI浪潮推升,臺灣同樣受惠對等關稅政策與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應用需求續強,整體第二季製造業與出口表現強勁,部分產品也出現提前出貨效應,1至5月製造業生產年增達17.31%;另一方面,製造業庫存同步上升但尚在合理水準,下半年庫存去化的動能,將影響製造與出口增長是否延續。
至於美國對等關稅對臺灣的影響,232條款成爲推動美國製造迴流工具,臺灣半導體、科技業加速對美國投資可望獲得關稅豁免,20%暫時性對等關稅則對傳統產業競爭力產生潛在衝擊。若以對等關稅20%計算,影響臺灣GDP約0.3%至0.6%,臺灣對美出口主要爲電子零組件、資通訊產品,佔比高達75.9%,其中有64%產品在美國豁免清單內,由於232條款針對半導體課徵關稅之實行時間與細節尚未公佈,推估在20%加徵對等關稅下,若50%至70%稅額由客戶自行負擔,預估未來一年GDP影響約0.3%至0.6%,影響之產業以傳產爲主。
全球雲端資本支出方興未艾,臺灣電子資通需求強勁盈餘表現仍佳,持續獲得資金青睞,在多頭持續強勢下,選股建議以技術與產品具競爭力之產業與個股,或是具強勁現金流收益率、營收和獲利正成長之企業,以及經過修正後具有吸引力和低估值的優質指數成分股,做爲臺股投資佈局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