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民專欄-陸科技股崛起 DeepSeek引領AI新潮流
投資者是否應該繼續追逐這些中國科技股?就未來一到兩個月而言,DeepSeek的熱潮,可能會持續支撐中國科技股的上漲,但也需慎防熱潮過後或政策風險導致熱潮隨時降溫。
中國新創DeepSeek成功開發出一款聊天機器人,因其成本低廉,但功能和性能均可與OpenAI的ChatGPT相媲美時讓市場感到驚訝不已。DeepSeek聲稱無需使用最先進的NVIDIA晶片便實現了這一壯舉。同時DeepSeek也證明了,開源模型在性能上完全可以匹敵先進的閉源系統,而且成本要低得許多。這一突破有效降低了人工智慧應用的門檻。以往公司需要依賴昂貴的閉源AI服務才能訂製應用程式,現在他們可以直接取用DeepSeek的開源程式碼,或租用模型,且租金也不貴。
簡言之,DeepSeek的創新將使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提早普及,也因此擴大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同時它也有可能加速AI終端設備的開發。現在,企業可以將AI應用程式直接置放在既有的設備當中,而不用完全依賴雲端解決方案。
過去四年以來,中國科技股黯淡無光,而DeepSeek的成功讓中國科技股重新成爲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有市場聲稱,這一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值得讓中國科技股重新進行估值上修,因爲DeepSeek展示了中國的重大進步,離技術自給自足更近一步。
中國科技股在此之前的確是被超賣,但如今經過暴漲後的估值其實已不再物美價廉,以中國版的科技七雄爲例,它們的平均預估本益比已來到30倍,相對美股科技七雄的40倍,這樣的差距並非不合理。只不過中國版科技七雄的本益比落差甚大,最低的阿里巴巴僅13倍,最高爲中芯國際達66倍,需慎選個股。
其次,中國科技股仍需面臨國內和國外的雙重政治風險。中國的技術崛起直接挑戰美國的戰略和國家安全利益,因此美國可能會加大力度限制中國的進步,特別是在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等關鍵領域。除高科技出口的限制持續擴大外,美國資本流向中國科技公司的管控也可能加強。在中國國內,中國政府也將繼續嚴格監控人工智慧技術,這會抑制私營部門的獲利潛力。基於上述風險,中國大型科技公司估值相較美國出現折價應屬合理。
中國科技股能否持續上漲,最終則取決於企業能否持續迎來獲利的增長。從週期性角度來看,即未來半年至一年,以中國企業的前景來看投資人追高中國科技股確實存在風險。DeepSeek的開源AI模型之所以令人興奮,是因爲它們有可能降低邊際成本,並促進AI在各個行業更廣泛的應用,譬如自動駕駛、機器人和生物科技。
然而,在供應過剩和價格通縮的深淵中,進一步的成本節約和人工智慧驅動的生產力增長,讓企業能享受到的好處反而有限。中國企業的獲利能力之所以受限,是因爲需求疲軟且議價能力不足,而非投入成本過高或生產力不佳。事實上,中國的生產力一直很強勁,遠超全球主要經濟體,但中國強勁的生產力反而造成多項產業產能過剩,長期供需失衡。總結而言,DeepSeek的突破使AI的使用門檻大幅降低並將推動整個經濟對AI的應用,但激烈的競爭恐會限制獲利增長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