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霞專欄-美關稅衝擊 臺經濟展望仍不看淡
此外,4月2日起對於歐盟進口商品、汽車、晶片、藥品加徵25%關稅,以及生效對等關稅等,反映出川普企圖透過拉高關稅力道,冀望強化美國自主生產,消弭貿易不公平,同時鞏固邊境安全與國安戰略。但是伴隨關稅議題升溫,各國紛提反制措施增加談判籌碼,恐導致生產成本上揚、影響產出活動,進一步增加經濟下滑風險,使通膨上揚。
基於第一批關稅已生效,伴隨政策與其他經濟因素的高度不確定性,美國消費者信心出現減弱趨勢,據3月份密西根大學消費者調查初值顯示,消費信心指數降至57.9,爲二年半來新低,消費者信心預期指數下降約10個百分點來到54.2,至於未來一年通膨率預期,則從2月的4.3%上升至4.9%,來到二年半來新高。
除市場整體信心轉趨保守,美聯準會同樣按兵不動,關注經濟前景不確定性,3月FOMC會議維持基準利率在4.25%至4.50%不變,並決定4月起透過將美國國債的每月贖回上限,從250億美元降至50億美元,減緩其證券持有量下降速度,會後聲明指出「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已增加」。
臺股方面,在關稅不確定及美股持續回檔影響下,3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加權指數出現史上第四大單日跌點,導致臺股3月重挫2,357.28點,跌幅高達10.23%,電子指數更是大跌11.87%,且這波下挫中小型股也無法倖免,櫃買指數單月跌幅達11.36%;至於法人資金動向,外資單月賣超高達4,656.22億元,自營商同步調節1,574.29億元,僅有投信法人持續買超991.77億元。
雖然股市表現失利,但就經濟基本面來看,目前預期臺灣經濟前景保持穩健成長,央行維持利率不變,3月份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決議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和短期融通利率,維持在2%、2.375%和4.25%不變,且鑑於民衆申請不動產貸款成數下降、利率上升,看漲房價預期心理趨緩,房市交易持續縮減,房價漲勢減緩,因此並未祭出新的信用管制措施。
在經濟展望方面,臺灣持續受惠於AI商機拓展,帶動出口挹注民間投資力道增溫,加以最低工資與軍公教薪資調升,民間消費溫和成長,考量上年經濟成長優於預期,墊高比較基期等因素,2025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爲3.05%,略低於前次預測之3.13%。
至於產業展望上,AI仍爲趨勢與投資主軸,特別是2025年以來,四大CSP業者對於Blackwell的採購量達到360萬顆GPU裸晶(die),換算約當2.5萬櫃的NVL72伺服器機櫃。依據Dell'Oro資料,預估數據中心的硬體資本支出將從2022年的2,500億美元,大幅成長至2028年的1兆美元。
另外,今年NVIDIA GTC大會上,不僅揭示更長遠與強大的技術路線圖,也推出Dynamo推理軟體和Isaac GR00T N1機器人基礎模型,在自駕安全系統、生產自動化與機器人領域演繹更多應用場景,而臺灣供應鏈仍是AI生態系不可或缺的環節,相關供應鏈投資機會依舊爲市場資金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