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案件新特點引關注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定是發展之基。近日,南京棲霞法院發佈勞動爭議案件審判工作及典型案例。其中,勞動爭議案件新特點引人關注。
據介紹,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棲霞法院累計新收勞動爭議案件3418件,勞動爭議案件收案數在全院民商事審判案件佔比分別爲:2022年8.09%,2023年9.02%,2024年7.29%。“從相關案件受理數及佔比情況來看,法院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絕對數保持高位運行狀態。”棲霞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棲霞法院審理的勞動爭議案件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訴訟請求多樣化和複合化。從近年來審理的勞動爭議案件來看,引發勞動者提起勞動爭議訴訟的主要原因包括: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但未支付經濟補償、未依法爲職工繳納社會保險、未支付工傷保險待遇、未依法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等。在絕大多數勞動爭議案件中,當事人一案多訴訟請求的情況較爲普遍。如,要求確認存在勞動關係的同時,主張用人單位支付解除勞動關係的經濟補償金、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拖欠工資、未休年休假工資、加班費、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以及各類保險待遇等。
羣體性糾紛仍然高發。勞動爭議案件涉及勞動者類型衆多,因同一單位勞動者具有利益上的相關性和訴求上的共同性,一名勞動者申請仲裁或起訴,極易引起其他勞動者效仿,從而引發羣體性訴訟。例如中大型企業在產業調整變更勞動合同或經濟性裁員時,未能把控用工風險,產生大量系列案件。再如部分用人單位爲了降低用工成本,單方變更勞動者工作地點,但未與勞動者充分溝通,存在協商內容不合理、程序有瑕疵等情形,從而引發大量勞動者起訴,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也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超齡勞動者案件持續增加。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部分行業領域用工荒問題越發凸顯,存在着超齡人員務工的社會需求,能否妥善解決超齡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直接關係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落實。超齡勞動者糾紛案件中普遍存在用工關係性質認定不一、工傷認定難、未繳納保險等問題。例如有的行業存在大量超齡勞動者,儘管國家出臺強制性繳納保險的規定,但仍然存在僥倖心理或者因爲各種原因未能及時繳納保險,勞動者一旦構成工傷,無法及時獲得賠償,企業也無力承擔。
涉及新業態勞動爭議案件複雜程度高。新業態勞動者案件涉及多個行業,包括網約車、外賣、快遞、網絡主播、物流、家政服務等。尤其是網約車、物流和外賣行業,涉案糾紛數量佔比超過半數。該類型案件主體複雜,新業態用工糾紛常涉及多方訴訟主體,包括從業者、平臺、平臺合作企業、品牌加盟、承包企業等,法律關係認定複雜、實際用工主體認定難度大,給勞動爭議審判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勞動爭議案件調解難度較大。相較於普通民商事案件,勞動爭議案件調解難度較大,原因在於:一方面,此類案件均已經過勞動仲裁前置程序,部分案件在仲裁階段因用人單位不到庭參加仲裁、當事人因仲裁結果已獲得較明確心理預期等因素導致未能在第一時間通過調解進行化解,造成訴中調解難度加大;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單位、勞動者對於訴訟結果缺乏合理預期,或存在訴訟不誠信,還有的用人單位存在調解顧慮多、缺乏履行能力等情形,也導致調解難度較大。
(通訊員 棲法宣 江蘇工人報記者 萬森)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