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頻傳!內政部下週預告三面向修法 強化預售屋保障

履約擔保機制修正重點。內政部/提供

近期嘉義、桃園及臺中等地接連發生預售屋建案停工事件,引發購屋民衆權益受損疑慮。內政部地政司司長林家正21日表示,已即時督請地方政府介入協助,並要求信託銀行暫停動支相關價金,以避免買方損失,爲強化保障,將於下週預告「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修正草案」,預告期滿後送行政院消保處審議。

林家正指出,預售屋買賣履約期間長,若建商在工程期間出現財務問題或延宕,民衆往往首當其衝。現行契約中雖設有五種履約擔保機制,但目前多數建案僅採「不動產開發信託」及「價金信託」,約佔52%。因此,本次修正將聚焦於這兩大類型,進一步加強保護。

修正重點包含三項,第一,買方繳交的價金必須專款專用於興建工程,避免在工程尚未動工或初期即被用罄;第二,契約需載明受託銀行專戶名稱與帳號,讓買方能直接將款項匯入專戶,防止建商私自挪用;第三,建商簽約時必須提供「信託權益說明書」,讓買方清楚瞭解履約保障內容並評估相關風險。

內政部進一步表示,爲了讓消費者在簽約前有更完整資訊,後續將會同不動產公會及消保團體編制《預售屋購屋手冊》,協助民衆瞭解契約條款、貸款負擔、擔保制度等風險與限制,未來也會持續追蹤市場交易狀況,並與產官學界討論精進制度,確保購屋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