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如何讓基孔肯雅熱遠離校園?

新學期馬上就要開始,校園即將全面開啓蓬勃發展的嶄新徵程。然而,這滿園綠意的時節,也是花斑蚊(伊蚊)最活躍的時節。學生紛紛返校,人員頻繁流動與聚集,無形中爲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的傳播增加了風險。在8月29日舉行的廣西時令、時事與健康新聞發佈會上,專家就學校應該怎樣防蚊滅蚊提出了建議。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駐桂感染科專家張旻在發佈會上表示,各學校應迅速組織開展環境整治,重點清理各類積水容器,及時清除落葉和垃圾,確保排水系統暢通,徹底消除蚊蟲孳生環境。同時,要加強對教室、宿舍、食堂等重點場所的防蚊設施維護,保持紗窗、紗門完好,推廣使用蚊帳等物理防護工具。如校園內蚊蟲密度較高,建議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教室、宿舍低樓層走廊、樓梯、公共衛生間、綠化帶、下水道、地下停車場等區域進行藥物滅蚊,或在疾控機構的指導下選用合格、適宜的衛生殺蟲劑進行滅蚊。

此外,學校也可結合實際,採取生態、物理防控措施,如在適宜水體放養魚類、對下水道進行改造等。應加強健康宣傳教育,引導師生穿着淺色長袖衣物、正確使用驅蚊產品,並儘量避免在蚊蟲高峰時段外出活動。

專家介紹,隨着校園內人羣聚集性和流動性顯著增加,還需要重點關注三類傳染病的防控:一是由流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及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這類疾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在教室、宿舍等密閉環境中極易引起快速的聚集性傳播;二是由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和手足口病等消化道傳染病,其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三是在我國南方地區,仍需特別警惕以伊蚊爲主要傳播媒介的登革熱、基孔肯雅熱,以按蚊爲主要傳播媒介的瘧疾,以及以三帶喙庫蚊爲主要傳播媒介的流行性乙型腦炎等蚊媒傳染病。當前廣西地區仍處於蚊媒活躍期,需持續做好防蚊滅蚊工作。

通訊員:譚淑媛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