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釋放“絕育雄蚊” 阻擊基孔肯雅熱

來源:廣州日報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通訊員徐潔芹、李劍鋒

近期,由白紋伊蚊傳播的基孔肯雅病毒在多地點狀散發,清除蚊蟲孳生地、使用殺蟲劑等是目前防控傳播的常見方法。

在廣州市黃埔區一座不起眼的辦公樓內,“蚊子工廠”正開足馬力,周產500萬隻“絕育雄蚊”,以生物技術阻斷蚊媒繁衍鏈,成爲阻擊基孔肯雅熱的生物尖兵。這一顛覆傳統的“以蚊治蚊”技術,正構築起了一道獨特的生物防控屏障。

“以蚊治蚊”優勢顯著

在廣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佰昆”)的生產基地,偌大恆溫恆溼的實驗室中,數百萬蚊卵在營養液中沉浮如細密米粒,自動化機械臂精準分揀蛹蟲,自動蚊蛹雌雄分離機篩選出雄蛹,誤差率低於0.5%,最終羽化得到的雄蚊誤差率低於0.3%。

衆所周知,蚊子在吸食人血的時候順帶傳播病毒,而只有雌蚊會咬人、能吸血,雄蚊不叮人也不吸血。換言之,雄蚊對人類是無害的。那麼,只要在源頭上控制住雌蚊的數量,便能很大程度上控制住疫情。

“‘以蚊治蚊’的策略主要是減少白紋伊蚊的數量,技術的核心,是利用沃爾巴克氏體與蚊媒的共生關係。”廣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龔君淘介紹,“我們培育出來的蚊子是‘益蚊’,也叫‘絕育雄蚊’,當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與未攜帶該菌的野生雌蚊交配時,由於胞質不相容現象,所產的卵不能正常發育,無法孵化出幼蚊。”

威佰昆首先篩選出穩定攜帶該菌的雌蚊,建立種羣,大規模繁育後,再將數十萬計攜帶菌株的雄蚊定期釋放到目標區域。由於雌蚊一生通常只交配一次,一旦與“絕育雄蚊”結合,其產卵便宣告無效。這就意味着,只要經過幾代持續釋放,目標區域的蚊子種羣數量會大幅減少,實現種羣壓制,從而達到控制蚊媒傳染病的目的。

相較於傳統化學的弊端,“以蚊治蚊”技術優勢顯著:技術高效、生物安全風險極低、綠色無污染。“最大特色在於精準靶向。”龔君淘強調,“白紋伊蚊是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傳播者,我們的‘絕育雄蚊’僅攻擊同種蚊,不傷及其他昆蟲和天敵,能有效維護生態平衡。”

6—8周內壓制率高達80%

自2015年以來,該公司的“以蚊治蚊”技術已在全國多個區域進行釋放試驗。

在白雲區江高鎮峽石村,這個團隊運用“以蚊治蚊”技術防控登革熱的傳播。按照每平方米釋放5只“益蚊”的比例,採用滾地毯式釋放策略,每週兩次,每次在村民居住區全方位釋放約100萬隻沃爾巴克雄蚊。數據顯示,試點區域內蚊子密度顯著降低,村內白紋伊蚊的控制率常態化超過90%,7年未發生一例登革熱病例。

“我們團隊已建立了一套精密的釋放策略,一般來說,我們會按照大於5:1的比例釋放‘絕育雄蚊’,也就是每發現1只野生雌蚊,就釋放5只以上‘絕育雄蚊’,這樣能保證野生雌蚊與‘絕育雄蚊’交配。”龔君淘說,一般情況下,通過該項技術三週內蚊子數量可減半,6—8周內野生蚊羣密度能驟降80%以上。

如今,面對基孔肯雅熱的傳播威脅,“蚊子工廠”再次行動起來。據瞭解,威佰昆目前已具備每週生產500萬隻雄蚊的強大能力,爲應對基孔肯雅熱提供強力支撐。除了應對此次基孔肯雅熱的防控,龔君淘也表示,下一步,將與基層組織合作,持續做好防蚊滅蚊的應急處置工作,同時也會與地方合作,進一步將“以蚊治蚊”工作列爲常態化加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