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一次基孔肯雅熱,終身免疫?
近期,廣東基孔肯雅熱病例增多,市民對症狀識別與防治高度關注。
來源 | 廣東發佈
專家最新提醒:感染一次基孔肯雅熱,較長時間內有一定免疫力;老人是重點保護對象;感染後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感染基孔肯雅熱後
較長時間內可獲一定免疫力
7月29日,針對感染基孔肯雅熱可能出現的症狀和感染一次基孔肯雅熱是否“終身免疫”等問題,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衛生監督所)黨委書記、主任張周斌進行了解答。
張周斌表示,感染基孔肯雅熱引起的關節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基孔肯雅熱並不是國內常見的一個本地傳染病,資料還不是特別多,但是可以說感染基孔肯雅熱後,會在比較長的時間內有一定免疫力。他提醒廣大市民,若近段時間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疼痛等症狀,需及時到醫院就診。
對老年人威脅更大
易誘發甚至惡化基礎病
基孔肯雅熱症狀表現(尤其是發熱、皮疹、關節痛)與登革熱非常相似,容易混淆,但基孔肯雅熱引起的關節疼痛通常更爲劇烈和持久。
同時,由於老年人免疫力衰退,清除病毒能力下降,而且通常都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等疾病疊加,因此,對於身體機能逐漸衰退的老年人而言,基孔肯雅熱帶來的威脅遠甚於年輕人,易誘發甚至惡化老年患者基礎病。
比如,基孔肯雅熱病毒侵襲,可誘發心肌炎、加重心衰;影響血糖控制;加劇原有關節損傷;更有甚者可能引發神經系統損害,(腦膜炎等)。而且急性期後,部分患者可能遭遇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慢性關節疼痛和僵硬,這對本身已有骨關節問題的老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老年人感染後怎麼辦
目前尚無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因此,預防蚊蟲叮咬是保護老年人最根本、最有效的策略。但是如果萬一不幸“中招”,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又該如何應對呢?
對此,廣東省佛山市和裕國際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謝志泉指出,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干預:
01 立即就醫
一旦出現疑似症狀,務必第一時間就醫,確診並評估病情嚴重程度。
02 充分休息
急性期臥牀休息,減少身體消耗。
03 充足補液
鼓勵少量多次飲水、湯、口服補液鹽等,預防脫水,尤其在發熱和高熱出汗時。但是補液需謹慎!有心衰、腎衰的老人,補液速度和總量需遵從醫囑,避免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不能盲目大量喝水。
04 藥物緩解
需遵從醫囑用藥。針對退熱止痛,通常首選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避免自行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尤其是在未排除登革熱或存在出血風險時,這類藥物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慢性病基礎藥物不能停,但要調!正在服用的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抗凝藥等慢性病藥物,絕大多數情況下需要繼續服用,突然擅自停藥風險可能更大。就診時,帶上所有正在服用的藥物清單(或藥盒),包括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中藥等,詳細告知醫生。
05 血壓/心率監測
發熱脫水可能導致血壓波動(可能升高或降低),心衰可能加重。需增加血壓、心率監測頻率。醫生可能需要根據血壓、心功能情況臨時調整降壓藥、利尿劑、強心藥等的劑量。
06 血糖監測
感染應激常導致血糖顯著升高,食慾不振有可能誘發低血糖。必須加強血糖監測(一天多次)。醫生可能需要調整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的劑量和方案。
基孔肯雅熱對老年人的威脅,不僅僅是幾天的高燒,更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留下長期病痛的陰影。一次蚊蟲叮咬,可能成爲健康防線的裂痕。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