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剴案後 社福機構籲中央把關出養
衛福部近日預告「兒童及少年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許可及管理辦法」草案,擬將出養前必要評估工作,由地方政府評估。(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3月傳出幼童「剴剴」遭安置保母姐妹虐待致死,引發各界譁然,衛福部近日預告「兒童及少年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許可及管理辦法」草案,擬將出養前必要評估工作,由地方政府評估。但出、收養機構表示,目前全年出養件數僅數百件,部分縣市甚至可能1整年都沒有相關案件,呼籲應在中央成立專責機構處理與把關,讓兒童出養更爲審慎。
據統計,2024年全年完成出收養媒合人數達197人,包括89童爲國內出養、108童爲跨國出境收養,並以美國及瑞典爲多,出養原因則以支持系統不足、經濟狀況不佳等爲多。
「擔心過程中漏接更多剴剴」,勵馨基金會臺北分事務所主任陳玉楨指出,目前地方政府評估時間較久,除了要必要性評估的決策會議外,還要找安置機構、媒合到收養人等,但現在流程對各單位來說,都不易執行,擔心摸索的過程中,無法接到所有個案需求,呼籲應由中央建立專責機構處理出收養。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賴月蜜認爲,若原生家庭仍有照顧功能,政府就應支持。過去針對出養必要性,雖然有社工訪視報告及法官審理,但評估則由地方主管機關召開團體決策評估會議,讓兒童出養能更謹慎的評估協助。
善牧基金會臺南嬰兒之家主任劉宜菁則說,目前地方政府進行出養前必要評估,可以因地制宜使用不同資源。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表示,地方相對來說能比中央更直接、近距離接觸。若地方政府擔心經驗不足,可以找外部專家協助,「兒童及少年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許可及管理辦法」草案預告期至4月7日爲止將再做統整,並會討論是否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