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納管後,中租-KY、裕融、和潤企業...租賃三雄投資機會到了嗎?

租賃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文/玩股華安

金管會納管40家融資租賃公司後,中租與和潤股價反而走弱。監管壓力揭開業者真實體質,也暴露市場對高延滯率與風險定價的疑慮。

2025年9月,金管會正式將40家融資租賃業者納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管理後。中租-KY(5871)、和潤企業(6592)股價持續走弱,裕融(9941)則呈現震盪整理。監管制度的收緊讓市場重新審視這三家「融資租賃三雄」的風險結構與獲利來源。

儘管中租-KY近期公佈前三季每股盈餘(EPS)達8.45元,獲利依舊亮眼,但在呆帳問題下,股價依舊疲弱。曾經在疫情期間被推薦爲「定存股」的租賃三雄,在股價持續下探後,買點到了嗎?

金管會的「部分納管」:制度與現實的落差

2025年9月,金管會納管計劃僅涵蓋約40家業者,而全臺從事類融資業務者超過2000家,若加上個人代辦與非公司型態業者,恐達5000家以上。換言之,超過九成的業者仍在監管之外。

部分未納管公司因省下合規成本反而取得不當競爭優勢,繼續擴張。學者警告,這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更糟的是,即便被納管的集團,也能透過新設公司或有限合夥等形式,將高風險業務轉移出去,這種「換皮續命」的策略,使監管幾乎形同虛設。

金管會要求業者在廣告與契約上揭露「總費用年百分率(APR)」,表面上是金融透明化的里程碑。然而,實際執行落差極大。除少數業者(如和潤)在官網主動公開 APR 範圍外,許多公司僅在契約細節以文字帶過,不須主動說明實際APR,一般人根本很少看懂,金融透明仍停留在表面。

呆帳延滯率:金融體質的照妖鏡

在監管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企業本身的信用風險。

所謂的「呆帳延滯率(Delinquency Ratio)」是一個反映資產品質的重要指標,指的是:逾期超過一定天數(通常31天以上)但尚未完全列爲呆帳的放款金額,佔整體應收款項的比重,如:中租-KY以逾期 30天以內、31–90天、91–180天、180天以上 的金額分別統計;通常逾期超過90~180天,且經內部評估無法全數收回者,就會轉爲延滯案件並提列備抵呆帳。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中租在第二季的租賃給付結構出現「收縮」。一年內應收金額下降約15%,兩年期以內的租賃現值也明顯減少。公司可能縮短貸款期間、降低曝險規模,藉此控制壞帳風險。同時,未賺得融資收益(即尚未實現的利息收入)也下降逾一成,顯示公司正放緩新案承作速度。

降息循環效應,租賃三雄轉機

展望未來,全球降息週期的啓動,對租賃股而言,降息將壓縮放款利差、短期獲利可能減少,但同時也能降低資金成本、減輕借款人壓力。

對中租而言,這有助於延滯率下降、壞帳緩解。只要景氣不再惡化,壞帳高峰有望降低,短期市場恐仍偏向保守,但中長期若延滯率逐步下降,股價將重新回到基本面驅動。

本文由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

以上專欄作家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