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保法上路 融資租賃業逆風找轉機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簡稱金保法)將於9月15日起首度適用於融資租賃業,首批僅有13家業者納管,包括中租控股旗下子公司、裕融、和潤及日盛臺駿等主要業者。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簡稱金保法)將於9月15日起首度適用於融資租賃業,首批僅有13家業者納管,包括中租控股旗下子公司、裕融、和潤及日盛臺駿等主要業者。法人指出,此舉意味租賃業的消費者正式納入金融消費保護體系。雖然金保法對業者帶來更多合規壓力,但對正派經營而言,也代表提升信任與拓展營運的新契機。

中租控股爲降低承作風險,宣佈停止中古車貸款外部承作。中租坦言,中古車融資業務量將因此下降,但其他臺灣業務的成長有望彌補衝擊,整體營運仍可維持成長動能;日盛臺駿延續「不委外」策略,確保業務與催收流程完全掌握在公司內部,以強化內控並避免外部風險。

根據金管會規範,納管租賃公司必須遵守多項要求,包括契約與廣告完整揭露年利率與所有費用;若有委外,需要建立監督查覈機制;融資金額不得超過標的物價值;禁止暴力或騷擾催收;保障提前清償權益;嚴禁空白本票與代簽;債權讓與亦受到限制。違規者最高可處1,000萬元罰鍰。

法人分析,短期內業者合規成本勢必顯著提高,但長期有助於提升透明度與市場信任,產業結構也可能因此重新洗牌。

除金保法挑戰外,光電產業過往曾因弊案引發爭議,也讓租賃業在涉足再生能源投融資時更趨謹慎。業界認爲,這些風險事件反而推動租賃公司強化內控、提升投資審查標準,並反思如何在推動綠能轉型的同時,兼顧合規與永續治理。

以中租控股爲例,綠能資產已成爲近年佈局重心,不僅提供再生能源專案融資,更直接參與太陽能電廠建置與營運,打造從融資、建設到維運的縱向整合能力。同時也積極投入儲能投資和地熱開發,於宜蘭、花蓮與臺中展開探勘與建設。雖然地熱投資前期成本高、技術門檻嚴苛,但具備供電穩定、電力密度高的優勢,回收期約10至12年,若能成功併網並取得長約售電,將成爲長期獲利來源。

在海外市場,中租完成多元佈局,泰國業務從融資轉向直接投資電廠;馬來西亞正啓動新一輪太陽能專案;越南以設備融資爲主,同時積極切入儲能領域,推動「海外雙軌」策略,結合東協需求與政策紅利,尋求長期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