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急診壅塞 石崇良擬明年推動觀察牀改短期住院

衛福部長石崇良昨拋出急診觀察牀將改爲短期住院,由專職護理師協助照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急診壅塞難解,新冠疫情後尤其嚴峻,雙北各家醫學中心人滿爲患,病人爲等候住院,躺在醫院大廳「觀察牀」已是常態,衛福部長石崇良昨拋出政策方向,預計明年把急診觀察牀改爲「短期住院」,要求各醫院設「短期停留單位」,收治只需短期治療即可返家的患者,並由專職護理人員照顧,改變現行急診護理師流動照顧病人的模式。

病人等不到病牀,在觀察牀等候數日時間,觀察牀無專屬護理人員,由急診流動護理師巡視照顧,且不少醫院觀察牀環境不佳,受限空間直接讓病人及家屬躺臥醫院大廳、走廊。石崇良說,觀察牀是讓病人留在急診「等待診斷」,改爲短期住院,病人在急診就開始接受治療。

他舉例,肺炎病人可藉短期住院,施打抗生素,病情穩定後轉銜居家醫療或門診靜脈注射;化療病人也可短期停留,打藥後觀察副作用,休息後返家;疑似腦震盪的外傷病人,可接受檢查,並觀察意識情況,經醫師評估無異狀後安排出院,不必再到一般病房。

此政策形同將急診過去的「過渡階段」改爲治療場域,石崇良表示,不需長時間住院的病人,若在急診就開始治療,四十八、七十二小時後就能回家,可提升病牀使用效率,將一般病牀留給有需要的重症患者,類似作法林口長庚醫院已在執行,醫護人員可直接開始治療病人;臺大醫院則設急診加護病房,一般加護病房無空牀時,病人可先接受治療。

石崇良說,未來將要求醫院優化「短期停留單位」環境,不需是病房等級,但須兼顧病人隱私,且有足夠醫療設備,必須由一組專門照顧短期住院急診病人的護理人員協助照顧,非急診護理師流動照顧所有觀察病人。

急診醫學會曾提出訂定急診護病比訴求,短期住院政策即可作爲迴應,護理師不需「兩頭跑」,處理來診病人,還要兼顧留置住院病人,也有助減輕護理人員壓力。

爲讓急診短期住院制度化,石崇良說,將在健保支付標準中,訂出短期住院支付項目,並朝比照一般急性病牀支付點數方向推進,在短期住院新制上路前,衛福部今年起,已將觀察牀位護理費支付標準提高至一般急性病牀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