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飛宇science》今起核三除役 臺灣仍不算非核家園?

核三廠2號機(資料照/臺電提供)

核三廠2號機在5月17日關停,從此臺灣電力進入零核電時代,許多人也稱其爲「非核家園」,但其實這說法也不準確,因爲在往後的十幾年,臺灣依然要與退役的核電廠共存,至於核廢料,也不會因核電廠不運轉而消失。

根據臺電官網提供的核一廠除役計劃,工作分爲「除役過渡階段8年」、「除役拆廠階段12年」、「最終狀態偵測階段3年」,「廠址復原階段2年」,總時程是25年。以核一廠爲例,它於民國108年(2019年)開始除役,目前仍屬於除役過渡階段。

臺電公佈的核一廠除役時程,實際拆廠要到民國116年(2027年)纔會開始,當然一拆下去,核一廠的啓用就無望了。(圖/臺電)

除役過渡階段能做些什麼呢? 同樣根據臺電網站,此時的工作是「停機後現場輻射調查作業」、「系統化學除污及泄水」、「興建第2期用過核子燃料幹貯設施」、「興建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庫」、「建置廢棄物營運管理區」 、「興建焚化爐/超高壓壓縮機」、「開發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容器」。

其中並不牽涉廠房的拆除工作,那是民國116年(2027年)開始的「除役拆廠階段」纔會開始進行。

至於核二廠,它是在2023年關停2機,雖然名義上也是「除役過渡階段」,但是多數設備與運轉時期無異,直到2031年才能拆除反應爐廠房。同樣的,5月17日關機的核三廠,也必須照原樣保留8年,直至2033年才能進行廠房拆除工作。

如此看來,臺灣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與這些核電廠共處,在5月17日以後,頂多是「不再獲得核電」,卻不能算非核家園時代到來。

那麼,什麼時候核電廠纔會回覆成綠地? 同樣根據臺電網站的時程,核一廠大約在民國128年(2039年)拆完,之後6年是狀態監測與環境復原,最終時間是民國133年(2044年),纔會看到核一廠變成一片綠地。

臺電核一廠除役介紹,提到的美國Yankee Rowe核電廠除役前後對比圖,不過臺電沒說明的是,它的核廢料還在原處。(圖/臺電)

臺電官網沒說明的是,Yankee Rowe核電廠留下的高階核廢料還在原地。左圖就是臺電官網引用的圖片,當中約略看的到高階核廢料,右圖空拍照更加清楚。(圖/NRC)

那時候的核一廠原址,大部分都是空地,但是在這片空地的角落,還看的到大約60個高階核廢料幹儲桶,突兀的放在那裡。這是因爲原定時程,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是在2050年以後纔會完成,必須等到最終處置場啓用,這60個高階核廢料纔會被移走。

以美國奧勒岡州的特洛伊核電廠(Trojan NPP)爲例,該電廠於 1993 年永久關閉,隨後展開了退役與拆除作業。1999 年,反應爐壓力容器被完整移除,2006年爆破冷卻塔,代表最後的核電廠特徵也就此消失,如今那裡只剩幾個平房,是高階核廢料幹儲桶的管理室。然而,尤卡山最終處置場(Yucca Mountain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並未完成,所以特洛伊核電廠的那些高階核廢料幹儲桶,會繼續放在那裡,實際儲存時間可能會是 50 年、100 年,甚至更久。這種情況不是孤證,事實上,美國總共有7座除役核電廠都是如此。

美國奧勒岡州的特洛伊核電廠雖已完成拆除,但是高階核廢料在現地保存,這是多數退役核電廠的普遍情況。(圖/NRC)

許多人會擔心,這樣會不會有環境問題? 並不會。高階核廢料幹儲桶非常堅固,內部是高級不鏽鋼,外部是厚實的混凝土護箱,絕大多數的輻射都被阻隔,所以人站在旁邊,並不會接觸到多餘的輻射;也正因爲它的保護能力很好,使得最終處置場顯然並不急迫,也非必要。

所以「高階核廢料擺在原地」,很可能是各國除役核電廠的主要做法。那麼臺灣是否也會如此?在廢核之後,持續在覈一核二核三的舊址保存高階核廢料?只能說,這是最簡單、便宜而且並無大礙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