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團體:823核三延役不同意 守護亞洲第一非核家園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今召開記者會,發佈9個國際環保組織與9位國際能源學者聲援信,呼籲各方本週六核三延役公投應投下不同意票。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今召開記者會,發佈9個國際環保組織與9位國際能源學者聲援信,呼籲各方本週六核三延役公投應投下不同意票,堅守非核家園。

反核團體表示,曾來臺參與福島事故後的核安壓力測試監督的綠色和平核能資深專家哈佛坎普(Jan Haverkamp) 指出,福島事故後的壓力測試揭示了臺灣在地震情況下核能的巨大風險,將核三發電廠升級以延長運轉壽命將非常昂貴。日本東北大學明日香壽川教授則指出,核電在經濟上是不理性,自2017年初至2024年底,西方民主國家僅新增了4座反應爐(英國2座、韓國2座),然而相同的發電量以再生能源可用更低成本達成,且若將同等資金投入再生能源,減碳效益將是重啓或延役核電廠的6倍。

澳洲地球之友,金・格林(Jim Green)說,俄羅斯於2022年奪取札波羅熱核電廠的控制權以來,該核電廠的場外供電已被切斷9次,增加發生重大事故的風險。同樣爲處於東亞地緣政治衝擊前線的韓國,韓國環境運動聯合則提醒從烏克蘭與伊朗的例子中,更證明在當今日益不穩定的國際局勢中,核電廠也成爲戰爭期間的目標或潛在威脅。

代表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出席記者會的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指出,本次核三延役公投不僅忽視了在地居民與利害相關人的參與決策權,2022年兩公約國際審查的結論性意見中,國際專家已明確指出,臺灣政府遲遲未能將蘭嶼核廢料遷出,違反了人權公約的精神,而核三延役勢必加劇核廢料處置此一人權危機。

綠色和平專案副總監古偉牧則強調,在延役過程中,風險和成本幾乎完全由社會承擔,而高耗電企業卻逃避負擔責任。以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參與推動核三延役爲例,他一直沒法迴應如何延役可以免除民衆承擔的核災風險與財務成本,特別是屏東居民。

參與此次國際聲援行動的國際組織與能源專家學者,共同呼籲臺灣人民繼續捍衛作爲亞洲第一個廢核國家的榮耀歷史,在8月23日核三延役公投時投下不同意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