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核三延役闖關失敗 434萬張同意票能成賴清德鬆綁非核家園契機?

▲核三廠外觀。(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核三重啓公投今(23日)結束,擁核派獲得超過434萬張同意票,雖距離門檻仍有一段不小差距,但仍大幅壓過反核派。回顧公投推動過程,擁核方可說是有備而來,將「核三延役」作爲武器痛擊民進黨能源政策,議題論述、空戰宣傳,都精準指向經濟選民。另一方面,這次的民意展現,也提供民進黨與賴清德鬆綁非核家園的契機,儘管仍聲明有前提需遵守,但啓動舊核電安檢、不排斥先進核能,相較過去已是大大邁進。

依現行《公民投票法》規定,公投案通過的門檻爲「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須達全國投票權人4分之1以上」。若通過,應由總統或權責機關實行必要處置;若公投案未通過,2年內不得再重複提出。以此次公投案計算,門檻約是500萬523人。

根據投票結果,同意票、不同意票的差距懸殊,同意票超過434萬張、不同意票僅超過150萬張,投票率約29%。其中,核三廠的所在地屏東縣恆春鎮,不同意票也未超過同意票。

回顧這次公投的推動過程,擁核方可說是有備而來,尤其是主推的民衆黨更極力動員、早早開始準備,中選會5月底覈准核三重啓公投後即開始一連串的曝光行動,接着7月陸續舉辦百場座談會、健走活動等,過程中雖因首波罷免案暫緩,但後續場次累積起來仍相當可觀。

在論述過程中,擁核方以能源發展、電力供應穩定度、國際發展趨勢以及空污等作爲主訴求,吸引關心國家發展的經濟選民目光,再輔以民進黨推動綠電多年來衍生的弊端、能源政策方向失準的質疑,擴大議題討論熱度。

此外,意見發表會找來的代表也是精準指向經濟選民,包括童子賢、葉宗洸、黃士修等,不論從學界出發的核能優點論述、或是業界角度的務實面喊話,都是一時之選,也讓反核方難以招架。

尤其葉宗洸這段時間與幾位網紅合作,從粉絲來看,訴求對象也抓得相當精準,對於議題的擴散有相當幫助。相較只能單點突破的反核方,論述未見新意,只能在舊有論述上發揮,難以擴大影響力。

從投票結果來看,雖沒有跨過500萬的門檻,但同意票遠大於不同意,政治上也可視爲民意的展現,未來若執政團隊因安全考量未重啓,核能更將成爲在野黨未來可以不斷運用的「相罵本」。

賴清德指明處理核安 民進黨「反核神主牌」如何拆解

另一方面,「非核家園」一直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之一,但賴政府上臺後對這尊神主牌有不同想法,透過行政團隊幾次說明,反核立場鬆動,轉化成有條件可以重啓,論述上已有相當程度的鬆綁。

不論這些論述是真的要執行、抑或是說給美方老大哥聽,此次公投迎來這樣的結果,對賴清德與民進黨來說,或許也可當作一個契機,進一步加速核能政策的鬆綁。

總統賴清德今出面談話時也提到,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他理解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他強調,核電廠是否重啓程序上有「2個必須」,第一,核安會必須依法訂定安全審查程序辦法;第二,臺電必須依照核安會訂定的辦法進行自主安全檢查。

接着賴清德指示核安會廣納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並請臺電在法規公告後,啓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定期向社會報告風險與進度,若符合標準就依法送核安會審議。這段發言相較過往,明確指示相關單位執行,似乎也替將來使用核能埋下伏筆,以及談到「不會排除先進核能」,都可感受對於採用核能立場的鬆動與軟化。

但「非核家園」畢竟是民進黨長年以來的核心理念,多年來也以這訴求做爲號召,如今要變動,支持者的情感、社會信任要如何維繫,也是棘手難題。對賴清德來說,這不僅是推動一項政策,更是對民進黨信念與價值的挑戰。

▲總統賴清德針對大罷免與公投結果發表談話。(圖/記者陳家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