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延役公投「投票率近年新低」闖關失敗 他嘆11億公帑打水漂
▲823核三重啓公投。(圖/記者陳家祥攝)
記者杜冠霖/臺北報導
核三重啓公投今(23日)投開票作業,雖然選前民調一面倒支持核三重啓公投,但最終結果出爐,正方取得434萬1432同意票、21.7%,離門檻仍有近70萬的差距,總投票率落在29.53%,是近年來投票率最低公投。而在野黨指責大罷免花費5億「勞民傷財」、「浪費錢」同時,核三重啓公投斥資11億。綠委楊曜就認爲,應該是先確認核三設施無安全疑慮後,才進行後續討論或公投,假設公投案通過但核三卻被認定有安全風險,大家豈不是白忙一場?打了水漂的11億、浪費公帑的公投。
民衆黨立院黨團在今年4月18日於立法院提案核三重啓公投,5月20日經表決後通過。公投主文爲「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最終結果出爐,正方取得434萬1432同意票、21.7%,離25%門檻500萬523張門檻仍有近70萬的差距,總投票率落在29.53%,是近年來投票率最低公投。
依現行《公民投票法》規定,公投案通過的門檻爲「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須達全國投票權人4分之1以上」。若通過,應由總統或權責機關實行必要處置;若公投案未通過,2年內不得再重複提出。以此次公投案計算,門檻約是500萬523人。
中選會辦理1件全國性公投案的選務經費約需新臺幣11億元,立委罷免案平均1件約1600萬元至2000萬元。若立委罷免案以每案2000萬元計算,目前已成案的26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與1件公投案,最高共需花費約16.2億元。
然而,斥資11億的公投案反應冷淡,投票率僅有三成,以往年爲例,同樣未綁大選的2021年「重啓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四大公投,投票率約在四成上下。與此次公投較爲接近的,要追溯到2008年游錫堃提「討黨產」公投、前財政部長王建煊提「反貪腐」公投,投票率約26%,但主因是,時任國民黨主席的吳伯雄質疑公投被扭曲、綁架,因此發起拒領公投票。
此次公投叫好不叫座,綠委楊曜認爲,民衆黨提起的核三重啓公投案,需動支第二預備金超過11億元,而公投主文竟是「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明明應該是先確認核三設施無安全疑慮後,才應該進行後續討論或公投,假設公投案通過但核三卻被認定有安全風險,大家豈不是白忙一場?打了水漂的11億、浪費公帑的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