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823罷免投票+核三延役公投 藍憂恐陷「雙重困境」

▲823將進行罷免及公投投票。(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8月23日即將同時舉行7位立委罷免案第二階段投票及「核三延役」公投,國民黨面臨「反罷免投不同意、公投投同意」的雙重挑戰,不僅需防範選民混淆投票意向,更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再一次全國性動員。藍營人士坦言,此役在宣傳與動員上都存在「雙重困境」。

「到底要怎麼投纔不會投錯」,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表示,經常有民衆緊張打到服務處詢問這樣的問題,也有人說家裡長輩都搞不清楚。不同意罷免和公投同意上,確實會有一些混淆的可能,但團隊只能透過圖卡在社羣說明,或是在宣講拜票時多做一些釐清,說選票上有罷免的要「不同意罷免」,公投則是要同意,透過志工團協力,加強宣傳。

楊瓊瓔指出,外有關稅風暴,內有救災、物價高漲、詐騙、醫護人力不足等許多重要問題,卻因爲執政黨要主導罷免,變成社會撕裂、國家空轉,由於罷免選戰已演變成針對立委的許多不實攻擊,例如動輒就毫無根據的說別人親共,現在會需要更多走上街頭拜票、宣講來闢謠。

楊瓊瓔表示,服務團隊跟自己都一個人當兩人用,除了原本的會勘和問政,現更要以宣講會、站路口、街講、機動掃街的方式拼陸戰,爭取和每一位民衆說明自己的成績和理念,因爲罷免選舉是一場防守戰,執政黨也下達組「陸戰隊」要力拼,所以團隊會全力以赴,但還是呼籲政府,應以民生爲念,不是忙着搞鬥爭。

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張元祥分析,藍營在726「24比0」大勝後,823反罷免及核三延役公投反陷宣傳混淆。一方面,在七個反罷免地區,「罷免不同意、公投同意」容易干擾選民投票判斷;另一方面,雖然有66.4%民意支持核三延役,但超過三成民衆並不知道823將舉行公投。在民進黨刻意淡化公投議題的情況下,藍營要在726高強度社會動員後短期再發動全國性宣傳,難度極高。

張元祥指出,七席面臨罷免的藍委多集中於臺中南投偏鄉,媒體效應與串連效果不如第一階段,藍綠雙方熱度不足、低投票率反而增加藍委的風險。因此,藍營必須以「陸戰轉空戰」的方式,既激發支持者的危機感,也爭取白營對特定議案的不滿情緒,才能在反罷免戰中取得優勢。

藍營人士私下指出,對於核三延役公投,國民黨已接近「放生」狀態,認爲即使通過,核三最終延役重啓的機率仍接近零;黨內甚至存在「缺電是民進黨的責任,不必替其能源政策擦屁股」的聲音。部分基層爲避免宣傳混淆,更流傳「兩個都投不同意」的政治耳語。

不過藍營人士也提醒,2021年四大公投的同意票均未達法定25%門檻而遭否決,顯示投票率是最大瓶頸。國民黨長期主張能源政策不能排除核電,黨主席朱立倫也公開支持核三延役;若此次公投結果不如預期,不僅在能源政策攻防上處於劣勢,藍白合作的議題推進也恐受影響。距離投票僅剩兩週,藍營還是必須將高支持度的民意,轉化爲實際行動,「不僅要有態度宣示,更要有行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