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理由反對核三重啓 反核團體籲投不同意

由多個公民團體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臺」今天在立法院附近舉辦記者會,提出4個反對核三重啓的理由。(劉宗龍攝)

核三重啓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投票,由多個公民團體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臺」今天在立法院附近舉辦記者會,提出4個反對核三重啓的理由,認爲減煤及減污已有進展,需強化綠能開發及產業發展,並健全儲能及提升電網韌性,而核三風險高,應放棄作爲能源選項,也批評在野多數暴力強行推動公投,呼籲民衆投下不同意票,拒絕能源討論淪爲政治計算。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與多個公民團體21日在立法院羣賢樓門口舉行「守護臺灣永續未來、核三公投不同意」記者會。(劉宗龍攝)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今天在立法院羣賢樓舉辦記者會,公開反對核三重啓的4大理由,包含臺灣正在能源轉型進行式,減少燃煤發電、空氣污染與溫室氣體上已有具體成效與進展;強化再生能源開發機制與檢討修正,促成綠能產業健全發展,並推動電價合理化,而非走回核電老路;高風險核電面臨戰爭與災難特別脆弱,提升電網韌性、健全發展儲能與電力輔助服務、地方微電網等,才真正有助能源安全;核三地質風險不容忽視,耐震不足,爲避免核災重演,應放棄把核三當成能源選項。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靖庭批評,不該把使用老舊核電的代價,強加在屏東人身上,在野黨多數暴力強行闖關,用毀憲亂政、短視近利的立法方式,推動「核三重啓公投」,讓人民在爭點未決、資訊混亂、假消息橫流、缺乏充分討論與審議的狀態下被迫用公投做出選擇,推動修法的民衆黨6位立委,必須對此負責。民衆投下的不同意票,不只是拒絕危險、不經濟、不正義的核三重啓,更是拒絕讓能源討論淪爲政黨政治的算計。

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的理事賴宣任表示,支持者常用「電價高、空污壞、缺電嚴重」來嚇大家,事實是臺灣電價在國際上仍偏低,空污近10年已下降約3成,缺電危機也比8年前大幅改善,真正需要的是加速能源轉型,而不是花11億重啓一座蓋在活動斷層上的老舊核電廠,他希望下一代的未來安全無虞,而不是核電這麼危險的能源選擇,呼籲民衆823爲孩子的未來投下不同意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堅決反對試圖重啓早已停機、即將進入除役程序的核三廠的公投案,依據修正後的《公投法》,這次公投已無投票率門檻,即只要同意票超過投票權人數的4分之1,且多於不同意票,公投就會通過,呼籲民衆出門投下不同意票,清楚表達反核的聲音。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表示,今天的選擇將決定下一個世代能否擁有更乾淨的空氣、更具韌性與彈性的能源體系、更安全的生活環境,臺灣不需要核電,也不該再將社會風險押注於不可預測的技術與地質條件上,呼籲民衆拒絕核三重啓,持續深化我們得來不易的能源轉型成果,爲2050淨零排放打下紮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