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列6理由 號召投下不同意票
核三重啓公投即將在23日投票,「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今天發表反對核三延役聲明,列出6個理由,請民衆投下「不同意」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核三重啓公投即將在23日投票,「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今天表示,臺灣能源轉型不該被迫在「老舊核電復辟」與「化石燃料天然氣」之間2選1,同時發表反對核三延役聲明,列出6個請民衆投下「不同意」票的理由。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在聲明中說,行動小組多數成員爲長期遭受核火發電風險環繞的基隆人,又以協和電廠四接興建爭議,開啓與天然氣接收站失控政策漫長對抗的過程,今天要表達嚴正反對核三老舊核電機組延役的立場。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認爲,臺灣能源轉型不該被迫在「老舊核電復辟」與「化石燃料天然氣」之間2選1,更不能用模糊的「缺電」論調操弄民意。真正的能源轉型應該兼顧永續、安全、區域公平,並朝向彈性、因地制宜的電力系統,廣納公民節電與多元再生能源。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並列出持不同意立場的6個理由:
1.核三延役公投造成的區域不正義
電力供應應追求城鄉發展正義,基隆長期承受核一、核二環伺與燃油協和電廠的污染,後者欲轉型爲天然氣機組,空污降幅有限,卻嚴重破壞港市安全與海洋生態,正是「不正義的電力輸送邏輯」——風險與成本留在邊陲區域,發展與紅利送往核心都市。核三公投以全國公投方式,要求全國人民決定恆春居民是否承擔老舊核電的風險,也是對區域發展的不公正再製。
2.老舊機組延役罔顧核安
核三廠機組年代久遠,過去製造反應爐的西屋公司已申請破產,不再生產相關零件,延役需克服系統整合與自動化技術更新的困難,安全風險高。核三有活動斷層通過廠區,反應爐蓋在地表容易變形的背斜軸部,長期面臨強震風險,機組延役若未有嚴謹的核安程序把關,可能爲位於地震帶的臺灣帶來如福島核災之後果。
3.老舊核電不符經濟成本
國際經驗顯示,延役老舊核電廠涉及高額維修、安檢與設備升級費用,成本往往超過同等規模的再生能源或儲能投資。將公共資源投注在高成本、低彈性的核能延役上,對臺灣整體能源轉型毫無長遠效益。
4.阻礙電網韌性與因地制宜能源政策
行政院早已編列逾5000億元電網韌性計劃,其中約4000億元用於發展因地制宜的小電網,這是再生能源發揮彈性供電的關鍵基礎。老舊核能的集中式供電模式與小電網的彈性分佈目標相沖突,延役核三將阻礙能源去集中化與去成長的進程。
5.倚賴核能危害國防與能源自主
法國智庫曾警示,臺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是中共封鎖臺灣、施壓投降的戰略弱點。核能與天然氣皆需進口,包括核燃料棒,戰時供應極易被切斷,無法保障能源安全。真正的能源自主應來自本地可再生能源與節能行動,而非延役核電。
6.解決能源問題應同時檢討產業政策與推動節能
模糊的「缺電」論述只是操弄民意的手段,長期以來「電力吃到飽」的內在邏輯該修正了。能源轉型的推動必須以檢討產業政策爲前提,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結構再不檢討,電力永遠不夠用。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表示,小組成員反對能源轉型淪爲老舊核電與天然氣的二元陷阱,呼籲以分散風險、兼顧生態、確保區域正義、檢討產業政策爲原則,走向多元再生能源、儲能與節能並進,纔是真正能源轉型之路。行動小組針對核三延役公投,舉辦「投前總複習 線上座談」,歡迎民衆上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qi8Wnoj5g)觀看。
核三重啓公投即將在23日投票,「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今天發表反對核三延役聲明,列出6個理由,請民衆投下「不同意」票。聯合報系資料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