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通過重啓核三公投 反核團體批將人民安全視若兒戲
立法院20日院會處理民衆黨團所提「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通過整體安全評估後,恢復繼續運轉?」公投案,經表決,藍白以人數優勢通過此案,民衆黨立委張啓楷(中上)上臺發言時,民進黨立委羣起拿着標語在旁抗議,雙方爆發口角,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中右)則拿着「民進黨怕公投」標語挺張。(姚志平攝)
立法院會今天通過重啓核三公投提案,全國廢核行動平臺對此強調,重啓核電曠日廢時、核電延役成本高昂、核三重啓風險巨大、核電無助能源韌性,批評民衆黨與國民黨過去都曾因核災風險反對核電,如今出爾反爾,將人民安全、核電風險視若兒戲,將公投作爲影響罷免,遂行政治鬥爭的工具,若公投如期舉辦,將邀請公民社會團結力抗迎戰。
民衆黨立法院黨團推動核三延役公投,主張應由人民決定是否讓核三繼續運轉。立法院會20日處理該案,最終在野黨在人數優勢下,以58票贊成、49票反對通過提案,後續將依相關規定送交中選會辦理。(姚志平攝)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批評,民衆黨團匆促提案,並以立院多數表決強行通過,無需經過公民連署的過程,目的僅爲趕上八月舉辦公民投票。民衆黨主席黃國昌與前主席柯文哲,過去皆曾公開承認「核廢無解,核災風險、核電不可用」,如今卻集體背棄承諾,聯手推動高風險的核電。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指出,全球核能產業已顯示出衰退趨勢,以美國爲例,核電機組數量自2010年的104座減至目前的94座,其中有10座在尚未達運轉執照期限前除役,主因即爲高昂成本與無法與再生能源競爭。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強調,若要延長現有核電廠運轉年限,更需面對繁複的老化分析與安全審查,核一廠2009年提出延役申請,歷經7年最終仍撤案,核三廠面對的風險更甚,不僅位於恆春斷層帶,斷層甚至穿越廠區內,即使公投也難以讓一座已有40年壽命的核電廠再運轉數十年。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也提到,核電一旦延役,只會造成新一波核廢料存放空間危機,臺灣至今尚未有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根據臺電估算,六部機組運轉40年將產生約4731公噸(tHM)用過燃料棒,目前雖已提撥新臺幣1314億元作爲最終處置費用,但與其他國家相比顯然偏低。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也提到,核三廠重啓涉及審查恐需3至5年甚至更久,也必定要更換蒸汽產生器,但更換過程難以確保一定成功,例如美國佛州水晶河核電廠因更換蒸汽產生器,導致結構裂損,修復成本超過30億美元,最終宣告放棄延役計劃。核三廠若重啓,可能重演高風險、高耗費且無法預期結局的失敗案例。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表示,在野黨主張核電有助強化能源韌性,但國際趨勢早已顯示相反事實,2024年全球核電佔比降至9%,爲45年來最低,全球再生能源新增發電量達8580億度,遠超核能,且尤其從俄烏戰爭可知,核電廠在戰爭中可能成爲攻擊目標,核電不應作爲強化能源韌性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