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啓動核電延役 許宇甄:非核家園代價高昂 不該讓全民買單
全臺最後一部運轉中核能機組核三廠2號機,17日即將停機解聯,走入「除役」階段。(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17日正式邁入無核發電時代。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指出,立法院雖已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允許核電延役,但民進黨如果仍堅持非核家園政策,持續拒絕調整政策、堅持以綠能全面取代核能,每年將多耗費上千億元發電支出,這筆龐大成本不該由全民埋單。能源政策攸關國安,不應淪爲政黨鬥爭的工具,更不該成爲綠能業者獲利的提款機。
許宇甄指出,當全球多數已開發國家重新評估能源政策,選擇興建新核電廠或延役舊機組時,臺灣卻反其道而行,全面淘汰核電,導致供電不穩、碳排升高與電價暴漲,民衆生活成本節節上升,國家能源安全也面臨風險。
她進一步指出,臺灣三座核電廠過去每年可供應約400億度電,每度發電成本僅約1元,遠低於再生能源的每度5元與天然氣的3.5元。若核電延役,每年最多可爲國庫節省1600億元,足以挹注國防、健保與勞保支出,真正替人民減壓。
許宇甄強調,能源政策應在「安全、價格、穩定性與環保」間取得平衡,非核家園政策推行後,臺灣發電結構對進口能源依賴大增,天然氣比重升至55%、燃煤達32%,碳排問題惡化,面對碳稅與淨零壓力處於劣勢。這種惡性循環唯有重啓核電才能打破。
她呼籲,全球主要國家正重啓核能作爲穩定低碳電力來源,不使用核電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幾乎不可能。非核政策雖具理想,但在配套不足下貿然推動,只會造成民生與經濟衝擊,政府應依據修法結果啓動核電延役,停止錯誤路線。
許宇甄最後指出,AI時代需要大量穩定電力,非核後的臺灣恐因電價高漲、電力不穩與空污惡化,削弱產業競爭力。民進黨若仍以政治口號主導能源政策,將讓臺灣錯失AI時代關鍵機會,應儘速迴歸科學、數據與國際經驗,重審覈能定位,避免誤國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