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告關稅戰影響漸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美國關稅政策對該地區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圖 /美聯社

IMF亞太地區經濟成長預測

儘管今年上半年亞太地區經濟成長優於預期,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美國關稅政策對該地區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它還呼籲亞太經濟體應降低非關稅壁壘與進行區域貿易整合,來減緩面臨關稅與全球金融衝擊的脆弱性。

IMF在最新發布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中提到,貿易一直是亞太經濟成長的核心,至於中國則是全球商品生產的供應鏈中心,這也讓亞太地區容易受到中美貿易緊張局勢與川普關稅政策的打擊。儘管截至目前,亞太經濟體面對國內外挑戰展現出了韌性,但美國關稅與保護主義擡頭,可能導致對亞洲出口需求減少,進而最終拖累亞洲近期的經濟增長。

IMF在報告中預測,2025年亞洲經濟將增長4.5%,比4月份的預估高出0.6個百分點,主要是受惠於美國趕在關稅提高前發貨,帶動亞洲出口成長強勁,人工智慧(AI)熱潮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在受關稅效應逐漸浮現、美中貿易緊張、中國需求疲軟與新興經濟體的私人消費不振,預估2026年經濟成長將放緩至4.1%。

報告建議,爲抵銷美國關稅造成的負面衝擊,亞太地區可以強化區域貿易一體化,包括消除貿易壁壘,協助亞洲國家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與降低成本。

IMF亞太地區負責人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指稱:「如果亞洲在地區內進一步融合,本身就能爲抵禦外部衝擊提供緩衝。」他說,亞洲的中間產品貿易高度整合,約有60%出口是在該地區製造。相較之下,亞洲最終產品出口只有30%是在該地區生產,表明亞太國家對美國和歐洲市場的依賴。

IMF認爲,亞洲可以從推行廣泛的貿易協定中受惠,就像是歐盟的貿易協定,因爲亞洲目前專注於雙邊協定,導致規則重疊和標準不一。

至於降低非關稅壁壘也可帶來可觀的利益。斯里尼瓦桑提到,一些國家在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時自願降低非關稅壁壘,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趨勢。